九一記者節剛來、很快就過,這些年來,人人喊媒體不景氣,外界高喊媒體結構劣質化、記者素質低落,現代台灣媒體的經營法則,使媒體產業中籠罩著一股雜揉著小報化、八卦、腥羶色的黑暗力量,帶來的影響是使得現在的記者對社會的意義,似乎正明顯、快速、逐漸從知識份子的角色,轉而成為「未享有勞工權益」的「文化工人」。

  如果記者節對新聞工作者還有什麼特殊意義的話,在現在的新聞工作環境、這些大環境的氛圍,記者節對很多人來說,也許更像是一種凸顯內心五味雜陳的特別紀念日。

新聞老兵的理想不死

  這些源自於現實的不滿與無奈,終究只是現狀。假使我們能夠多一點信心,也願意更關注發生在媒體產業角落的變化,那麼也很快可以發現,許多資深的新聞工作者,仍舊抱持著對新聞理念的堅持,更對台灣媒體的未來更充滿信心,因此選擇在屆臨退休之年,用相同的新聞理念、不同的方式,投入「新時代新聞理想實踐」之中。他們的名字叫做蘇正平、叫胡元輝、叫莊豐嘉、叫林意玲、叫記協……許許多多的他/她們,努力持續讓「台灣記者」的聲名不墜、讓新聞的理想在充滿泥濘的夜空中,不會熄滅。

舊媒體人換新頭殼(News Talk)

  記者節的這一天,前新聞局長、資深媒體人蘇正平有了個新頭銜,在一群資深媒體工作者和有心人的支持下,蘇正平以「先驅媒體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身份,向華山創意園區成立茶會上的政界、媒體界、非營利組織、公民朋友們,包括立法院長王金平、政大新聞系教授翁秀琪等人士,正式宣布,「新頭殼(NewTalk)新聞平台」開始啟用。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前政大新聞系教授陳世敏上台致詞時,他特別點出,傳統的新聞傳播事業有一個天然的屏障,不論廣電或平面媒體都要動輒數億的經營資金,然而網路時代卻給予新聞理想一個新的可能,因此他期許未來新頭殼NewTalk新聞平台能夠開創一個媒體的新可能。

  新頭殼NewTalk新聞平台希望借用新媒體網路強大的功能與普及性,建立一個能夠施展新聞專業、媒體改革、促進民主深化等等理想。總顧問胡元輝表示,「新頭殼是由四個年紀加起來差過兩百歲的資深媒體人所催生出來的,希望發揮Web3.0的概念,讓專業的新聞工作者和關心社會、對於媒體現狀不滿的社會大眾能夠獲得更正確的新聞並且能夠參與新聞製作。」

  在簡報投影幕上顯現「頭殼大變動 創新你的媒體想像」,在胡元輝的解說中,可以瞭解到,NewTalk創新之處,最重要在於新聞產製過程,明確結合專業媒體工作者與關心新聞、公共議題的公民,共同討論、製作新聞。這個過程將展現在以下幾點:

  1.每日焦點:專業新聞工作者以議題取向的編採,進行關鍵新聞、人物的報導,並且透過網路現場直播。

  2.要聞:區分政治、財金、國際、兩岸、司法、人權、媒體及生活等八個新聞類別。

  3.事件全記錄:針對重要的新聞事件進行完整報導,配合原始文件收集以建立一手新聞資料。

  4.公民夠過網路參與討論、製作:公民能夠透過參與提供新聞稿件,此外在新頭殼的網路上也設置「線上辯論」,針對社會重要議題進行正反方的代表人士辯論,企圖創造一種成熟的線上對話與辯論機制,進一步網友也能透過投票方式,反映自己對於該議題的意見。

  5.開放編輯室:這是NewTlak最為創新的一點,為了讓新聞製作過程更開放,更能夠彌平使用者與內容生產者之間的不對稱關係,NewTalk將於每日12點在網路上直播內部編輯室的討論過程,未來也將開放網友進行線上參與。

  6.公評人制度建立:凸顯國內媒體自律機制的不足,NewTalk採行「公評人(ombudsman)機制」,第一任公評人由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系教授陳炳宏擔   任,希望透過自律機制建立,讓新聞編輯更佳符合新聞專業與理想。

  深知現在的媒體經營,不僅在於圖利或者追求理想的兩極之間,蘇正平上台致詞時特別強調,創立過程他憂心NewTalk充滿創新與新聞理想的創設方式,一不成功恐怕會被外界視為是「歹頭殼」。因此他解釋自己從事媒體工作多年,一方面瞭解經濟與理想兼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也認為媒體不是營利事業,還是社會公器,因此這間「先驅媒體」在公司章程上明確定位為「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藉由共同製作、會員經費支援的方式,與公民一同提升媒體生態。這種具備「先驅」精神的媒體創辦,不僅讓陷入泥淖的新聞產業有了不同的可能,也代表著就媒體人希望藉此帶動台灣媒體朝未來前進。

醒報週年 期盼「跳蚤」與「大象」一起跳舞

  度過整整12個月,去年九一記者節,台灣醒報社長林意玲賣房子、拿退休金加上友人贊助金投入辦報,如今台灣醒報邁入第一個週年慶。當初林意玲秉持著熱情與對社會的關心,覺得自己「既然學新聞、做新聞、教新聞,就不能忽視大眾對媒體的失望,與新聞傳播科系學子對前途的茫然」,在媒體寒冬中,台灣醒報成功以網路、廣播、電視、手機與平面五媒合一方式,成為「公民辦報」的先驅,過去一年來帶給充滿腥羶色的台灣新聞界一股清流。

  在週年慶上,台灣醒報特別舉辦「五媒合一新趨勢」座談會,座談會上,聯合線上總經理李彥甫,以大象與跳蚤比擬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認為進入網路時代的社會大眾,台灣醒報的多元新聞呈現,正是參與著「需要大象跟跳蚤一起跳舞」的媒體趨勢之中。延續著這樣的比喻,新頭殼NewTalk總顧問胡元輝樂觀的指出,多媒體是既定的事實,不再只是趨勢,因此台灣醒報過去一年帶給媒體界許多新經驗,未來這條路上跳蚤要創造跟大象一樣的影響力。

看見黑暗也知道光明不遠

  在今年記者節前,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才舉行「為新聞自主而走十五週年紀念茶會」,紀念茶會上台灣記協會長莊豐嘉疾言,從民進黨政府到國民黨政府,這些年來新聞界出現大量置入性行銷手法,侵蝕新聞版面的情況,這樣的現象無疑重挫新聞報導的自主形象,因此高呼新聞媒體應當自律,明確區隔新聞與廣告、編輯與業務分離的專業作業。

  在記者節前的這場茶會討論,無疑的不斷凸顯這些年來,台灣傳統媒體在經營上的困窘,既有媒體逐漸紛紛朝謀利作新聞的方向滑落,而所謂的新聞專業,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流失。這是令人遺憾,卻是人盡皆知的現實。

  所幸一群有心的資深媒體人,他們願意公開藉由辦報、創立媒體公司來實踐新媒體想像與重現新聞理想。相對的,相信分佈在各媒體界的新聞工作者,他們也有這些前輩一樣的夢與專業素養,這些心中埋藏媒體理想的人,他們也正默默在每一天每一日用弱者的姿態實踐著新聞專業,而有朝一日,其中某一些人,他們也會加入上述這些前輩們的行列,讓未來的媒體時代有更多理想性與可能性。期待越來越多媒體清流出現、新契機產生,因為這是許多新聞工作者的希望,也是台灣公共領域重要的未來,相信它在不遠的地方。

註:

新頭殼NewTalk新聞平台,連結網址:http://newtalk.tw/

台灣醒報,連結網址: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

台灣記協,連結網址:http://www.atj.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