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維也納舉行的 IFRA 2009展示會,oce攤位展示了個人化報紙的印製,這個稱作為 Niiu 的專案,也同時啟動了個人化報紙的實作,大家多年來的夢想,終於向前邁一大步。訂閱 Niiu 的人,上網創造自己的報紙,可以從各種地域性、全國性、國際性的報紙,挑選自己喜好的主題,甚至可以選擇社群網站如 Facebook 與 Twitter 的內容,全部材料組合成一份報紙、印刷之後,第二天郵寄到訂戶家裡。

  這份報紙為每日出刊的 24 頁彩色日報,訂戶在前一天下午兩點之前,進入 Niiu.de 網站選擇明天報紙的內容,然後由 InterTi 公司負責處理,RT Reprotechnik Gruppe 集團負責印刷,採用 Oce Jetstream 2200數位輪轉印刷機,以 21 吋寬捲筒紙、每分鐘 150 公尺的印速,連夜印刷、寄送給訂戶。Oce在會場宣佈的同時,第一天的 Niiu 個人化報紙有就在柏林正式開始營運。

  這一個人化報紙由 InterTi 規劃,Oce提供設備與相關軟體,目前先以柏林為試驗發行,如果成功,則把市場擴大到漢堡與慕尼黑。InterTi 為了做這件事,特別找了一些報業的合作伙伴,有 Bild、Handelsblatt、Tagesspiegel 等德國大報,以及知名的紐約時報、華盛頓時報、俄羅斯 Komsomolskaya Pravda 等國際大報,提供新聞與資訊內容。InterTi 又與瑞士 Previon AG. 軟體公司合作,從網上社群網站、網誌、RSS 取得資訊,一併融入這份報紙。Niiu 共同創始人 Wanja S. Oberhof 認為,把個人化的網上資訊印到紙上,可以吸引年輕人閱讀,也同時彌補了網路與印刷的間隙。

  除了吸引年輕人重返報紙,業界認為 Niiu 可能給當地廣告帶來更多的商機,個人化的報紙廣告也必然個人化,產生高效益的廣告收益,或許由此敞開了個人化出版的大門。這份報紙其實有如 RSS 的印刷版,高度個人化的內容,僅印製與讀者個人相關的資訊,有機會給報業帶來未來希望。

  Oce在數位報紙製作上發展一連串的技術,包括印前、作業流程、營運模式,並在 2004 雅典奧運會初作展現,把全球十幾份大報用網路傳送到雅典印製,讓全球來自各地幾萬人讀到自己國家的報紙。那時還是黑白印刷,這次則是彩色,而且 Niiu 背後的全部技術都獲得專利。高度運用網路,也是這次個人化報紙的重要元素。

  Oce的PRISMA 作業流程,扮演了這次個人化報紙製作的主角,系統以每分鐘 1GB 的速度,處理不同來源的資料,然後以 SRA MP 高速控制器,RIP 解譯 PPML 與 PDF 兩種格式的資料,來配合 JetStream 2200 的運轉速度,使 RIP 與印刷 In-line 連在一起同步運作。

  現在資料不多,對 Niiu 的使用流程所知有限,但技術上的意義卻非常深遠。數位印刷設備的進展,無論在品質與速度都與平版印刷相差無幾,尤其是高速的印刷能量,更是個人化印報的先決條件。其次,讓讀者選擇內容,背後也應該有相當的機智,現在還不確知選擇內容的方式,但依系統概念,應該不會讓讀者的動作過於繁瑣,以免造成使用上的障礙。自動組版是另一技術,即使有固定版樣,也需要自動微調,當然現在還沒看到樣報,料想不致走樣。

  系統的精髓恐怕還在資料的結構,複雜的運算需要標記 (Tag) 來連接,簡單的資料庫無法應付,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標記語言為必要的資料結構,這也是報業普遍欠缺的資訊技術。瀏覽這次個人化報紙協力軟體廠商網站,到處都有 XML 的影子。 ( 本文於2009年10月14日發表於ePublishing 電子出版通訊 )

請eMail: frank.na@gmail.com給我您對本文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