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動新聞推出以來,用動畫模擬「性侵」、「暴力」等煽色新聞,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切。上週數十個公民媒改團體集聚壹傳媒大樓前抗議,要求蘋果停止製播侵害人權的動畫。但蘋果日報在與抗議團體進行一小時的會商後,仍未作出具體改善承諾。

公民媒改團體怒吼

  蘋果動新聞將社會案件以擬真動畫呈現,企圖獲取閱聽大眾關注。這種侵犯人權、遊走法律邊緣的作法,引起公民團體的憤怒。包括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婦女新知基金會、台灣記協等公民團體上週至蘋果日報抗議,向社方怒吼:「動你的新聞 別動我的人權 新聞不是濫戲劇」等口號。

  媒改社召集人劉昌德認為,動新聞以戲劇方式模擬性侵犯罪事件,閱聽人在看新聞的同時,也對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台北市教師會理事張文昌憂慮動新聞會造成兒童模仿暴力行為,而且動新聞會造成媒體審判,侵犯人權。台灣記協會長莊豐嘉則從媒體人角度分析,他認為記者也是受害者,因為動新聞不是真正的新聞,而是一種擬真戲劇。記者從報導者變成編劇,被迫配合報社欺騙社會大眾。

  公民媒改團體要求動新聞停止模擬描繪「性侵害」、「性騷擾」、「兒虐家暴」等社會新聞,並呼籲蘋果日報應仿效衛星電視自律公會成立報業自律委員會、未來壹傳媒電視通過執照後應立即加入衛星電視自律公會。

協商破局 自律公約仍難產

  (《蘋果日報》社長杜念中)公民團體除了在報社外抗議,也與《蘋果日報》社長杜念中、總編輯馬維敏進行面對面會談。雙方會談的重點,放在基本人權維護和編輯室自律公約的問題上。針對動新聞詳細模擬犯罪過程造成社會大眾的反感,蘋果社長、總編輯出面道歉,並表示已立即停播有問題的動畫。但對公民團體要求未來不再製播動畫模擬「性侵害」、「性騷擾」、「兒虐家暴」犯罪新聞,蘋果總編輯馬維敏則不願做出承諾,僅表示會就每個不同事件,做個案處理。

  公民團體對此回應深感不滿,認為《蘋果日報》一貫的作風是「先犯規再道歉」,這種道歉聲明根本是在消費公民媒改團體,且浪費社會資源。政大廣電系副教授許瓊文質疑,「壹傳媒過去也承諾會改善,但總在公民團體抗議一陣子後,又故態復萌,完全看不出改善的誠意!」

  因此,媒改社召集人劉昌德要求《蘋果日報》應制定新聞自律手則,制定手則的過程必須開放公民團體參與,共同討論出適當的編採報導方式,避免對受訪者造成二度傷害。然而,《蘋果日報》社長杜念中並未採納建議,僅表示會與法律部門研擬「採訪同意書」。在一小時餘的會談中,《蘋果日報》社方採取實問虛答的態度,終於導致制定自律公約的良性協商破局。

  對此結果,公民媒改團體極其失望。婦女新知基金會祕書長曾昭媛認為,蘋果回應抗議團體的作法只是將動新聞分級,但「分級」不是公民團體的主要訴求,尊重基本人權才是。網路分級也不代表動新聞可以繼續毫無忌憚地侵犯被害者人權。

(以上照片由媒體觀察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