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內容應否收費,是報業多年爭辯的議題,每當有新聞機構宣佈把免費的數位內容轉為收費,莫不引發業界的關注,因為大家急於瞭解別人是怎麼從數位內容創造營收的,用什麼付費的方式,是否成功。美國新聞學院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 夥同網路新聞媒體ITZ Publishing與Belden Interactive研究機構,今年八月到九月,對 1380 報老闆發出問卷,請他們回答報紙網站收費的問題,有 118 家報紙回應,代表美國與加拿大 1529 家日報總數的 7%,包括有 30 個報業集團及 20 家獨立營運的大、中、小、極小型的報紙,樣本有很大代表性。
調查結果於日前公佈,可能是第一份剖析報紙網站的研究報告,儘管報紙網站有各種收費的目的,但對網站的認知,卻與讀者有相當的差距,增加收費的難度。美國新聞學針對調查報告,提出收費的重點考慮,來增進收費的成功機會。以下簡述調查報告要點,其中百分比以回應的 118 家報紙為 100%。
調查結果
將近 60% 的回應,考慮對目前免費的網上新聞與資訊收費,25% 說在半年之內制訂付費策略。這一現象是重大的轉變,因為 90% 的報紙網站仍是免費的,僅有 3% 收費。
至於收費的方式,各報莫不積極構思方向轉內容為營收,問卷列出的 15 種收費的方式,結果一致回應列出其中的 11 種,包括訂閱、以天計費、對高價值內容收費,以及免費閱讀到一定數量開始收費等等。
收費的目的:
抓住新的營收機會(34%)
建立有版權內容的價值(18%)
保護印刷版的發行(28%)
發展新產品、創造新營收(28%)
收費的驅動力,主要有四個:
抓住新的營收機會(34%)
建立有版權內容的價值(18%)
保護印刷版的發行(28%)
發展新產品、創造新營收(28%)
另一發現,是對報業調查的結果,與另外對一般讀者調查結果的比較,無論在網站內容的價值、網站內容的替代性、以及報紙網站下線讀者是否會轉向原網站的印刷版報紙,報老闆與讀者有很大的差異。
(網站內容的價值)
(網站內容的替代性)
(如果報紙網站下線)
收費前的功課
根據調查的結果,美國新聞學院對所有新聞機構忠告,對報紙網站、或任何數位內容考慮收費之前,先思考以下五個重點,以免徒勞無功。
1.為什麼要收費
收費的目的可能有很多種,像是收復廣告的損失,發展新產品、創造新營收、樹立版權的價值、保護印刷版的發行。但每一種目的,都有不同的策略與進展的程序,只又收費的目的確定,才能作為指導原則,進行後續的發展步驟。
2.有多少讀者、什麼樣的行為模式
Belden Interactive 指出,報業很少有主管對這個問題有充分的瞭解,據他們分析,報紙網站有三種讀者:
第一種是過路的讀者,可能每月進入網站一次,而且大多是從搜尋引擎轉接而來,這些訪客的行為無法預測,卻佔了 25% 到 80% 流量。
第二種是偶發的讀者,可能每月進入網站一到三天,每天一到兩次,以當地人為主。
第三種是效忠的讀者,每月可能造訪網站二十天,每天兩到三次,絕大多數為當地民眾。
運用錯誤的資料,可能導致錯誤的估算。例如用Omniture與 Google Analytics自動收集的流量資料,不論市場的規模,估算每月獨立的訪客十倍於報紙發行量,以及 1.3 倍於當地人口,都可能高估。如果用這一誇大的數據作為收費的基礎,將面臨很大的風險。
3.網站有哪些內容
要求讀者付費,不能再用舊有的模式,把報紙原封不動的般上網。讀者唯有對獨一無二、別處找不到的內容,才有付費的願意。多年的實驗,已經證實僅把報紙內容上網的策略,不能創造有效的營收。
4.計費定價
價格的訂定,依照內容的品質、對內容的需求度,以及提供的服務,像是進階搜尋、個人化提示、線上訂位、購物等機制。主要的收費方式有單篇文稿計費、以天數計費、以及訂閱計費。
以單篇文稿計費,雖適用過路的讀者,但會遭到相當的反彈。以天數計費,適用於所有型態的讀者,也是製造最大收益、遭受最小阻力的收費方式。訂閱計費,適用效忠的讀者,雖然收入有一定極限,但為報業最熟悉、最容易建制的計費方式。
5.從讀者的利益著手
大多數報業的高層主管,仍從印刷的觀點思考,因為他們對文字較互動更為熟悉,執著於客觀、信譽、專業,堅持言論的掌控。但在數位時代,消費者接手掌控,新的資訊、產品、服務、內容,必須從外向內滲入,來反應消費者的需求。而報紙網站帶給讀者的,也必須以提升生活品質為焦點。
請eMail: frank.na@gmail.com給我您對本文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