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9期電子報中記者曾介紹過幾種廣播的「策略聯盟」合作方式(註一),其中又以「深綠」為背景的綠營人士所組成的「綠色逗陣工作室」為成功的聯盟方式。2009年初成立的時候,有許多人並不看好此一聯盟;一來是買時段的費用過於龐大,二來是國民黨執政,恐遭處處打壓;就連將出租時段的「快樂聯播網」也考量再三。然而,「綠色逗陣工作室」開播將滿週年,不但在競爭激烈的廣播市場殺出重圍,也培養出固定的聽眾群。

政治老兵辦媒體 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在台灣,挺台灣的聲音太小也太少了,除了同為外製時段的電台廣播節目「台灣人俱樂部」、電視台政論節目:「大話新聞」、「頭家來開講」之外,又有誰能做?誰敢來做?這是陳師孟針對「綠色工作室」最初設立時的發聲。陳師孟表示:「現在口水報料疲勞轟炸的新聞讓我們強烈的感覺到,台灣如果沒有能力對媒體本質進行改造,或對媒體生態產生影響的話,這種亂象將越演越烈,也永無止盡。」

  以下來自陳師孟的起言 :『自從張銘清和陳雲林來台灣後所引起的官逼民反,以及一連串違反司法程序正義的收押起訴,卻在多數煤體的選擇性報導中,都變成綠營的暴力與貪腐罪狀,可見煤體暴力已經有制式化的趨勢。』台灣的煤體多數都是藍色的,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很少數有台灣主體意識的煤體,還因為欠資金和相關的人才,甚至擔心受到執政者表面的關切、私下的圍堵。提供的節目也往往流於膚淺不能也不便進行深入的新聞解析和嚴厲的政策批判。以至這些力圖公正的煤體在這關鍵的時刻處於逆勢無法翻身,過去的「首都早報」、「自立晚報」以及很多民間的廣播電台,不是倒店關門就是被國民黨人士收買,從這裡可以看出端倪。只有這幾年還有勇敢的革命鬥士「自由時報」、「三立」和「民視」還願意奮戰,並有一點點成績出來。但,看在電台方面則愈顯險勢,一面倒……事實上,有很多的朋友都看清了這個缺口,這幾年來也陸續有人大聲疾呼務必要集結台灣主體意識來支持這些力量,好好的來做出一個有理念有內容有深度的全國性廣播煤體。所以;我──陳師孟要籌備一個「綠色逗陣公司」,用意就是要來具體的回應這個需求......。(發言於綠色逗陣節目開播前的記者會聲明)

  這個計劃首先和快樂聯播網合作……2009年1月開始播出..節目內容都是悠關台灣歷史故事等。很多和台灣本土有關的教授和媒體人們也都紛紛站出來了,但是最需要的是財務部份。因為一個外製作節目單位財務資金不夠,就像作戰時缺子彈…..前方吃緊後方卻無力。吳國棟轉述,陳師孟老師當時發表這個聲明時,眼淚直落聲音哽咽,內心煎熬、痛苦,他說他不做這件事,必定悔終身恨……………。

不滿媒體成為政令傳聲筒 「綠色逗陣」傾聽基層民眾心聲

  「綠色逗陣工作室」成立於2008年底,由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揭竿起義,號召一群同樣愛「台灣」這塊土地的專業人士及名嘴,為了不讓綠色的聲音在台灣廣播的天空中缺席,所成立的「廣播節目製作公司」。

  「綠色逗陣工作室」與「快樂聯播網」策略合作,播出頻道共有7台,製播的節目從北至南,由西向東突破「藍色媒體」的鋪天蓋地,滲透式傳遞本土心聲的節目。「綠色逗陣工作室」所製播之節目於每週一到週六至少每週十二個時段,透過「快樂聯播網」全台灣播送,讓更多的台灣人聽到來自最基層的「綠色聲音」。

  陳師孟道出:自2000總統大選後,台灣若干媒體與所謂名嘴配合政治人物爆料,以聲援、製造新聞等方式,一改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的「報喜不報憂」,甚至刻意擴大報導中國的進步,而貶抑台灣的各項建設與努力結果。包括電子、平面媒體,上自新聞主管、總編,下至基層記者,幾乎成為國民黨的黨營媒體,成了中國的傳聲筒!政黨權力之爭尚在其次,但是新聞事件失去真實面,充滿雙重標準,即非人民之福。因此由民進黨海外人士相挺『綠色逗陣股份有限公司』結合現聯播網平台製作節目之想法,以公司的型態,傳遞本土心聲的節目,在鬱藍的廣播天空中,撫慰台灣人苦悶的心靈。

  記者訪問到「綠色工作室」的節目理念及製播宗旨時;陳師孟提及該「綠色陣線」主持人們所強調的是理念堅定,「逗陣」所強調的是團結合作。陳師孟慨於過去的風光執政,到如今近幾一無所有,如果再像以往一樣,立場搖擺曖昧,彼此內鬥不停,則如同當前政府所領導的外來政權即使再無能與鴨霸,「綠色」仍然沒有翻身的機會。因此;就將「綠色逗陣」的LOGO 設計為「綠豆藤」,象徵美國童話「傑克與巨人」一樣;時時刻刻的提醒自己,要像一股股的豆藤連結在一起,讓故事中的小人物最後可以打敗巨人,奪回台灣的富裕和尊嚴。

綠色發聲獨樹一格 盼促進多元言論市場

  2008年11月18日「綠色逗陣」曾在高市勞工育樂中心舉行過聽友會,現場民眾反應:「台灣的媒體多數為「藍色」,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只有極少數且能容許具有台灣主體意識的媒體能讓他們發聲,但有時又因為欠缺資金或相關領域人才,甚至是擔心遭受執政者表面的「關切」與私下的「圍堵」,提供的節目也往往流於淺層,不能也不便進行深入的新聞解析與嚴厲的政策批判,以致這些力圖公正的媒體,在此關鍵領域始終處於劣勢、無法翻身。

  從過去的《首都早報》、《自立晚報》、以及許多新設的「民間廣播電台」等,若不是倒閉關門、就是被國民黨人士收編,可以看出端倪。近年來,幸賴報界的《自由時報》與電視台的《三立》與《民視》尚奮戰不懈,略有佳績,但在廣播台,則益發顯示一面倒的警訊。

  事實上,已經有越來越多朋友看清楚這個「缺口」,也因這些年來陸續有人大聲疾呼,務必要能集結台灣主體意識支持者的力量,好好做出一個有理念、有內容、有深度的全國性廣播節目。於是「綠色逗陣工作室」,就具體回應這個需求。」

  媒體本該發揮「監督」功能的第四權。但就如同陳師孟所言;黨政已一分為二;在野黨有監督之責;政黨政治如此;媒體也應該如此;尤其是在藍軍一面倒的媒體之下;更需要綠色的聲音來平衡及解釋當政者的政治語言。

  但陳師孟承認,要扛起這個責任如同千斤萬擔。一來擔心是否有能力募集到足夠的購買時段經費以及最優秀的人力資源?更煎熬的是,即使有錢,要怎麼樣才能做出讓大家滿意的成績,而不辜負所有支持者的殷殷期盼?陳師孟說:「所以在過去這段時間,我們常有心中熱血澎湃,但行動躊躇不前的無奈!然而,眼看著整個社會與政治環境急遽惡化,時間已經不站在台灣這一方,我們相信有太多人感到憂心如焚。此時若大家仍然獨善其身、瞻前顧後,未來必然會有深深的悔恨!於是我們下定決心跨出第一步。「綠色逗陣公司」已與目前收聽覆蓋率最普及的「快樂聯播網」簽約,租下黃金時段,開始製作全國性廣播節目,詳細規劃於「營運計畫書」中向大家說明。在籌資方面,「綠色逗陣」以一單位五萬元為低限,預計募集一千單位,總金額五千萬元為股本;凡認資十單位以上者為大股東,可經遴選為公司董事。開辦費乃由發起人先自行募集,以便及早開始運作。但在此也必須坦誠以告,「這不是一項立刻能夠賺錢的生意」。至少在開辦的前兩年,公司財務上可能會有入不敷出的情況,尤其是台灣經濟大局的反轉徵兆迄今還未顯現,公司業務的開拓當然難度很高。不過我們也不必過於悲觀,因為相對於昂貴又短暫的電視廣告與報紙廣告,電台廣告反而是不景氣下較為「物美價亷」的選項,何況節目製播是以清晰的理念與優質的節目做為利基,可望在台灣言論市場獨樹一幟。當然最重要者,陳師孟早已把這項事業當做最後能為台灣所做的小小奉獻,更希望大家可以多聽聽且包容多元群眾的聲音。

閱讀延伸:

〈 何謂聯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