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究竟是不是一場可笑的司法制度謬誤?

  雜誌的報導被指詆毀了一名公關從業員,因而鬧上法庭,結果要向對方賠償5000英鎊,而代表該公關從業員的律師隨即追討應得律師費78000英鎊,竟是損害賠償金額的15倍以上!

  很明顯,這是現今英國盛行的不成功不收費的訴訟方式下,誹謗官司又一個啼笑皆非的結果。

  事緣2007年5月,一名英國小女孩Madeleine McCann跟隨醫生父母在葡萄牙別墅度假時失蹤,轟動一時。有心人士當時成立基金,籌措開銷費用,以便四處尋找女孩下落。這宗誹謗官司的當事人Justine McGuinness一直充任該基金的公關顧問,出謀劃策。2008年,她採用在英國司法制度下容許的「不成功不收費的按條件收費協議方式」(no-win, no-fee Conditional Fee Agreement)聘用律師,上訴法院控告The People月刊在2007年10月份期刊中一篇報導對她誹謗,該報導指稱她向基金濫收費用辦事。

  官司纏訟兩年,終於庭外和解,The People雜誌的出版商鏡報集團 (Mirror Group Newspapers)同意支付5000英鎊給予由McGuinness女士指定的一個慈善組織,同時亦同意支付她的律師費。

  該報業集團在本案中所花的本身律師費少於15000英鎊,但代表McGuinness女士的一家設在倫敦的國際律師行 Withers LLP則向鏡報集團開出帳單,總額為78000英鎊。根據英國法院所接受的按條件收費協議方式,鏡報集團雖然心有不甘,但亦別無辦法,既然輸了官司,只得如數支付。

律師辯稱需時兩年打贏官司收費合理

  該律師行今年1月15日透過一名發言人解釋,因為官司延宕已久,經兩年才得解決,此筆收費合理。發言人表示:“在2007年10月,被告人刊登一篇非常嚴重的誹謗性報導,嚴重地打擊了當事人的專業及個人名譽。當事人原先是要求被告人作出一項徹頭徹尾的道歉,在不得要領的情況下,唯有訴諸法律,以求挽回聲譽。事情終於如願得償,在2009年10月16日由法庭公開一份聲明,以及在2009年10月18日,亦見刊出道歉全文。McGuinness女士是以按條件收費協議方式提出訴訟,而Withers律師行是以按條件收費協議方式接辦此案。…本律師行認為,鑑於此案所費的時間,高度倚重有關證據,以及對申索人的非常重要性而言,有關收費至為合理。”

  目前,這宗官司的收費情況無疑將使英國自1995年起推行此一制度帶來的各類爭議又再升溫。

不成功不收費 誹謗官司滿天飛

  此種收費制度適用於所有民事案件包括誹謗案件,但家事案件及刑事案件除外。律師在訴訟成功時除了收取慣常的收費外,還可收取一筆額外費用,其數額可以是雙方議定的固定金額,亦可按照慣常收費的某個百分比計算。另加費用通常稱為額外收費( uplift fee) 或成功收費(success fee)。只要打贏官司,一概由敗方支付。

  從立法原意而言,不成功不收費的訴訟方式,可使一些本身沒有資格獲得法律援助又難以自行負擔訴訟費用的當事人,多了尋求司法公正的管道。一個架構健全的按條件收費機制,可讓他們得到適當的法律代表,幫助他們討回公道和取得適當的法律救助。

  英國近年已愈來愈多自覺受到媒界抹黑的當事人,藉此向傳媒大興問罪之師,贏了官司既可挽回聲譽,並可獲得損害賠償;即使輸了,因為不用負擔昂貴律師費,也沒什麼大不了,總之無傷大雅。

贖金效應恐造成寒蟬效應

  不過,傳媒方面則多有怨言,批評這種方式無疑鼓勵了無端興訟,既妨礙傳媒機構提出合法的抗辯,亦對誹謗官司的申索人士有所偏頗,提供了不屬公平的有利條件。同時,按條件收費協議中的成功收費也造成了不成比例的高昂訟費。財務上帶來的影響將抑制傳媒的活動,也損害了傳媒得到公平審訊的權利。這是所謂「贖金效應」。

  另一重大批評是此項收費方式將會壓制言論自由,使傳媒為怕承受訴訟風險而窒礙了從事偵查性的新聞報導。這所謂「寒蟬效應」 。

  目前,英國司法界對此一制度的檢討正進入最後階段。1月14日,由法官Lord Justice Jackson主持的一個關於民事訴訟收費檢討發表了最後報告書,其中建議包括成功收費由於會引致不成比例的高昂訟費,理應廢止。

  而司法大臣Jack Straw早前已表示,關於英國誹謗官司的不成功不收費方式所引起的各類問題,當局將會全盤檢討。

(作者曾在香港從事電視新聞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延伸閱讀:
Legal fees 15 times libel payout in McCann PR libel case – Press Gazette

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報告書—-按條件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