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無法接受中國政府的網路審查制度,谷歌於本月22日發佈聲明稿,將把Google.cn網站移至香港,並即刻停止配合中國的搜尋過濾政策。不過,谷歌仍將保留在中國的研發團隊和行銷部門。
谷歌在聲明中指出,自從1月份公佈遭到來自中國的的駭客攻擊訊息後,谷歌便進行一系列的調查,而調查發現,數十個中國人權活動者的Gmail帳戶經常被第三者入侵。對於這些惡意的攻擊和監視,谷歌決定不再配合中國政府限制網路言論自由的政策。而這一決定,也意謂谷歌與中國政府徹底決裂,正式退出中國搜尋網站市場。
谷歌告別 中國博客不意外
中國對互聯網的言論審查一向嚴格,「言論自由」更是不能說的禁忌,不只facebook、twitter這類外國微博網站被「屏蔽」,就連twitter山寨版的「飯否」,也同樣遭到關站命運。對於google的退出,中國博客並不意外。知名網路博客艾未未,16日接受CNN安曼普訪問時說:「在中國沒有twitter。在中國沒有Facebook。在中國沒有YouTube。在中國我們很快就會沒有谷歌….」沒想到竟一語成讖。
艾未未指出,中國政府雖極力封鎖真實資訊,但透過twitter,他還是可以向全世界讀者傳播訊息、交流想法。但卻只有少數中國人知道如何翻牆獲取資訊,聽到我們在西方國家說的所有話。而艾未未認為,惟有獲得正確資訊,用知識武裝自己,才有可能改變中國的未來。
而在twitter上,聲援谷歌的發言相當熱烈 (讀者可以#googlecn搜尋),23日更有數名博客聚集在谷歌北京辦公室外獻花致意。
替代方案多,九成中國網民不在乎沒有「谷歌」
但對於大多數中國網民來說,生活中有沒有google並不重要。根據中國環球時報(Global Times)調查,90%的網民不在乎谷歌的去留問題。因為中國還有其它同類型的搜尋網站,像是百度、搜搜,或是搜狗。相較於谷歌,一般中國網民更愛用這些本地的搜尋引擎。網友NY就說:百度和Google的角度不太一樣,Google 找出來的資料,是站在全世界看中國的角度;百度找出來的,就是各省信息,比較零碎、比較細節。
不論這場網路大戰最後由哪一方得勝,但可以預料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仍將維持其嚴格的管制措施。而谷歌的撤退,也給了那些懷抱淘金夢的外資企業一個當頭棒喝。《經濟學人》分析,這回廣告商和相關從業者總算看清形勢了,他們最好選擇和中國政府所偏袒的公司──也就是本土企業進行合作。退出中國市場也會使Google對自己有新的認識。它的成功通常是歸於先進的技術,但是在中國,它僅僅能夠在當地法律規定內提供鏈結和資訊,才得以發展和不被干涉。而谷歌之所以成績斐然,全都仰賴政府的許可。(編譯 李信漢 綜合報導)
新聞來源:
A new approach to China: an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