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浪與臉書利用社群功能與網路遊戲,已能吸引大量的「眼球」,並且讓網友停留在該網站中與朋友聊聊天、分享心情、玩遊戲或是瀏覽資訊。「人潮即是錢潮」,當社群網站成為大多數人重要的資訊來源時,如何運用此平台將自身的產品或資訊讓更多人得以接觸,便成為許多企業與媒體的功課之一。
聯合報旗下的網站「聯合新聞網」從去年夏天之後陸續在噗浪、臉書設置自己的粉絲團與資訊平台。除了聯合新聞網之外,聯合知識庫、udn網路城邦部落格在噗浪與臉書也都各有屬於自己的平台。
聯合線上副總經理李彥甫表示,聯合新聞網、聯合知識庫與udn網路城邦部落格在噗浪與臉書的經營是由各自原有的部門負責。如聯合新聞網的管理單位是負責市場行銷的事業發展部,聯合知識庫自身即是一個獨立的事業單位,部落格則是由內容部的事業發展組負責維護,目前尚未為此特別整合一個新的部門。
「它(社群網站)不是一個內容,而是一個marketing的工具」李副總認為噗浪與臉書帶來一個新的平台,尚未與內容的產製有所關連。而既有部門的工作都包含行銷的部份,所以沒有再多設立一個整合的部門。
有使用噗浪或臉書的網友,若有加入或成為它們的粉絲,在噗浪可以看到「Myudn」跟你道早安,或是臉書上即時更新的新聞,這些分享的內容究竟要如何選擇呢?
李副總表示,內容多選自聯合新聞網上重大的、較能吸引網友注意的新聞,即符合此類讀者較感興趣的新聞。負責經營平台的單位會視當天新聞的狀態選擇相關內容,單日更新少則2-3次,多則5-6次。「題材的選擇主要著重在網路上較為熱門的題材,包括影視娛樂、重大新聞。有些較為嚴肅的題材,需要討論而不適用短訊息發出的議題,如二代健保等,它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就不會將它放在上面。」
與網友的互動上,聯合線上會針對加入的粉絲辦一些網路活動,但主要目的是想讓他們回流到udn,參加udn的活動。目前沒有針對噗浪或臉書的網友舉辦大型活動,多來自於聯合新聞網本站。希望透過這個平台,吸引更多網友回到本站瀏覽內容或參加活動。
網友的回應是受到聯合線上重視的,李副總表示他們有許多方法去測量網友的反應。除了觀察噗浪或臉書以外,也會分析yahoo或google的關鍵字,根據這些去判斷讀者現在關心的是什麼,進而特別推薦和搜尋相關資訊。
但目前在噗浪與臉書的行銷效果仍不明顯,以量而言,聯合新聞網本站的網友互動還是多於兩個社群網站。而作為一個行銷工具,對於新聞的採寫、編輯也還未能帶來影響。即使偶爾會在噗浪或臉書找題材,但也僅是眾多新聞線索的一部份。
據此而論,社群網站仍未衝擊新聞資訊的產製過程,從聯合線上的角度,以此作為匯聚眼球的行銷平台,並試圖將眼球帶回聯合新聞網本站。李副總認為「目前的網路世界有這麼多的工具,你用了可能沒有太正面的效果,但不用它可能就有反效果,包括形象、實際的流量。」雖然還未能反映出理想的效果,仍無法讓人忽視社群網站近期內的成長,並期待它未來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