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國際視為新聞界最高榮譽的美國普立茲(Pulitzer)新聞獎,向來是傳統媒體的天下。然而,2010年調查報導獎得主之一,乃由網路部落格形式出版的「ProPublica」脫穎而出。在當代,網際網路不僅作為當代個人暢所欲言的管道,許多網路媒體因而組織勃興;部分傳統媒體也在經濟不景氣情況下,轉戰網路。網際網路呈現出「意見來源」之多樣性,不過,其作為「消息來源」的可信度,一直備受關注,Propublica獲得「指標性的勝利」後,展現的意義不僅是為網路新聞「揚眉吐氣」。

  Propublica是一個獨立、非營利組織經營的新聞中心(newsroom)由Sandler基金會贊助,【註】每年撥款一千萬美元。由資深媒體人,前華爾街日報編輯Paul Steiger領導、前紐約時報調查報導編輯Stephen Engelberg為執行編輯。目前有三十二位新聞工作者服務於此。Propublica觀察到,當代傳統媒體在經費與時間的雙重壓力下,對於需要前述兩資源投入,而不確定性極高的「調查報導」,被視為「風險」與「奢求」;並且,為了回應利潤與短期市場股價表現,更縮減了調查報導在企業化經營傳統媒體中的地位。「Propublica」以與「公共利益」相關之議題為主,期望以無黨無派、超越意識形態為宗旨,並批判地監督當代社會兩種最大權力來源:政府與商業力量,深掘與公共利益有關之議題,是新聞事業能夠作為民主的守望角色的精髓,尤以調查報導作為實踐此角色之呈現。有感於此,Propublica在此契機催生成立。此外,為了將公共利益議題發揮最大的傳播效果,任何單位只要遵守「創用CC」(creative commons)條款(標明來源、不得改作),即可免費引用內容,展現出網路資源的開放特性。同時也與傳統媒體合作,提供獨家新聞,比如此次與紐約時報合作奪得普立茲新聞獎的卡崔納風災報導。

  表現上,Propublica所遵從的是相當嚴謹的傳統新聞學價值,非營利組織的經營方式與相對於多數網路媒體充裕的資金,使其能夠藉勢新科技的傳播力量,將其訴求散播而出。從另一角度觀之,科技儘管日新月異,但好新聞的產製,同樣需要時間與資源的投入,更要不受壓力團體而運作的環境。由此觀之,Propublica除了透過網際網路能夠更廣泛地傳布,但更重要的,或許是其超越了新聞表現的形式,展現出傳統新聞學不變的核心。

【註】山德勒基金會由前世界儲蓄銀行執行長Herbert Sandler夫婦成立。同時資助美國社區再造組織(ACOR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for Reform Now)

其他參考資料:http://journalism.about.com/od/webjournalism/a/propublic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