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徵件活動於6/15結束,今年從世界各地收到的影片數量創歷屆新高,影展主辦單位也首次與教育部合作,推動相關影像教育活動。其中教育部和世新大學一同合作的「My Doc 我的相簿」影片創作競賽,對象為國中、小學生,是本屆影展最大的特色。
「My Doc 我的相簿」活動源自於教育部「國民中小學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計畫旨在培養兒童的媒體識讀能力;而另一核心概念,則是關心小朋友的媒體近用權,計畫協同主持人、也是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的董事長管中祥認為,過去兒童在媒體上的再現缺乏主體性,呈現的都是大人的觀點,「既然媒體是一種公器,就應該好好被使用來呈現多元價值。」管中祥說。
競賽即日起開始接受報名,到9/30截止,大約兩個半月的時間讓學生練習拍攝和選定主題,而計畫中的其他支線活動也同時在進行,例如和學校老師的教案結合,播放去年影展的影片和同學做討論,而影展也為年輕世代特別規劃了一個類別:Generation Next,並在影展期間選定一天(10/29),將邀請學生們一同觀賞競賽勝出的前三名作品。
擔任記者會司儀的紀錄片工作者朱詩倩說,十八年前還是學生時,因為參與了紀錄片雙年展策展人王耿瑜舉辦的類似活動,因而走上紀錄片創作的路,「這個活動確實如同播種,相信我們在未來十年可以有所收穫。」以自身的經驗出發做分享,朱詩倩彷彿成了活動最佳代言人。
中小學媒體素養計畫和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合作,是否有設定特別的目標?管中祥表示:「因為是一個國際性的影展,若要為這樣的活動下一個新聞標題,就是『讓世界聽到台灣孩子的聲音』吧。」期待透過此競賽,除達到媒體素養育成和兒童傳播權的目的,也讓台灣小孩的創意和想法傳出去。而策展人王耿瑜也覺得,媒體識讀是連大人都一直在學習的,藉由讓孩子自己拍攝、記錄的過程,的確就是一種很好的培養方式。
今年的紀錄片雙年展將於10/22-31在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行,屆時除了能觀賞來自世界各地的影像資料外,也能看到孩子們的實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