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日本發生奧姆真理教於東京地鐵的沙林毒氣事件,同年也發生阪神大地震,而日本媒體在兩次重大事件上都出現報導錯誤的狀況,也開始引起日本民眾對媒體的一個反思,進而有媒體素養教育的開始。
而日本東北大學研究生院情報科學研究科成立「情報素養教育專門職培養計畫」,目標希望編寫中小學教師的媒體素養教材,由在日本協助推動媒體素養教育多年的明治學院大學講師、慶應義塾大學媒體所研究員劉雪雁促成和台灣的合作,並於6月17日至21日協同東北大學大學院情報科學研究科教授關本英太郎、研究院生後藤心平、山形大學基盤教育院准教授加納寬子等人來台參訪,希望了解台灣推動媒體素養教育的內涵,以做為在日本推動的學習對象。
日本媒體素養教育 仍在起步階段
雖媒體素養已長期受日本民眾重視,但關本教授指出,日本文部科學省(類似台灣教育部)並未有完整、系統性的推廣,日本大學也沒有專門的通識或科目供選修,僅只有部份教師在自己的課堂、班上做個人的媒體素養教學,即使許多教師都認為媒體素養相當重要,但受限於時間、知識的不足,也未有專業師資教授一般教師相關的內容;而新聞傳播相關科系領域的學者也多著重在研究上,對實際教育的付出不多;另外在日本公視NHK部份,雖然開放參訪,也有關於媒體教育的節目,但整體來說仍然相當不足。直到2000年日本郵政省(現已併入總務省)提出報告書,指出民眾對大眾傳媒要有監督、對應的能力,並開始部份中小學在媒體素養上的影像教學。
劉雪雁則表示,自己在2001年參與日本東京大學和民間放送聯盟(由近200家民間放送電視台、廣播電台,即商業電台組成)合作的MELL Project(Media Expression, Learning and Literacy Project)計劃,其中電視台會讓記者到地區學校上課,指導短片的製作包括劇本、分鏡、拍攝等,而同學拍攝的內容也會在電視台上播送,並開放電視台參訪,而此計劃為期五年,現已結束,後續以MELL platz的名稱開展,採研討會、年會的方式進行。因此在媒體素養教育上,日本商業電視台的努力反而較多,目的在於讓民眾了解自己,但在近用媒體、讓民眾發聲部份則只限於計劃內的合作,沒有常規性的媒體時間提供給民眾使用。
媒素教育目標:鼓勵學生近用媒體,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在新科技上,Twitter是目前在日本很活躍的媒體,在上面會有意見的傳達、交流和討論,關本教授提到Twitter的即時性也受到重視,未來也會是合作的方向。而影片部份Youtube的上傳也在日本很流行,另外也有報社會把民眾拍的影片放在報社網站上。關本教授認為文部科學省多著重在教民眾資訊科技的使用,缺少反思,而民眾即使反思,之前也多在批評媒體,但批評不夠,重點在於了解和製作、近用,他希望讓各種價值能多元化、雙向性的交流,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媒體發聲,其他人看到則會做出反應,彼此就能產生互動,目標在於每個人都能自己思考、傳達並有自立性。
關本教授(圖左)、劉雪雁研究員(圖右) |
關本教授所屬的東北大學位於日本仙台地區,其中一家有線電視系統和關本教授合作實行近用媒體的概念,提供公用頻道讓學生可以播放自己製作的內容。另外在平面媒體上,關本教授談到日本的NIE(Newspaper In Education,讀報教育)推廣,經過五年努力,近期剛成立全國讀報教育協會,日本的報紙除了送報到學校,記者、編輯也會到學校做教學指導,近年即使平面媒體經營上出現困境,他們仍希望日本民眾尤其是下一代的小朋友要讀報紙,除了是基礎素養,也是報紙經營的重要來源。 |
而出版一本讓日本教師用的媒體素養教科書,是劉雪雁和關本教授目前的目標,劉雪雁談到日本東大已有出版國中老師用的媒體素養教科書,而關本教授則希望提供更完整的教材,甚至是教師手冊,讓一般的老師、對媒體完全沒有概念的老師也能加入媒體素養教育推動並實行。他認為現階段的推動雖然困難重重,自己只能先做,做一步是一步,但他希望能把媒體素養的重要性告訴大家,並期待年輕人、下一代也能積極參與。
延伸閱讀:MELL platz
劉雪雁研究員部落格:
(中文)http://snov.blogbus.com/
(日文)http://snov66.blogspot.com/
加納寬子准教授部落格:
(英文)http://sites.google.com/site/hirokokanoh/
(日文)http://sites.google.com/site/hirokokanoh/
加納寬子,《網路新生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