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都有大批專畢業生投入求職戰場,缺乏工作經驗的新鮮人,如何在職場中學習、成長、茁壯?特別是競爭激烈的傳媒產業?對此,記者訪問到「寶島新聲廣播電台」人事兼節目部主任吳佩舫小姐,提到幾個觀念是給「在校生」及「畢業生」的建言。
經驗可以培養,展現積極態度最重要
吳主任表示;現在傳播界進用社會新鮮人多半會以「態度」及「企圖心」做為進用考量,是否畢業於公、私立學校或是在校成績好壞多為其次。吳主任進一步說明:就「寶島新聲廣播電台」而言,歷年來所進用的社會新鮮人還沒遇到來自「國立」學校的畢業生,反之在人力銀行的招募上,來自「私校」的比例為最,且在「寶島新聲」裡有許多是「私校」的畢業生現在也都有很亮眼的表現,所以表示;「公」、「私」立學校的畢業頭銜並不是傳媒進用的標準,反而是所展現出來的「企圖心」及「積極度」才是考量之道。
就「寶島新聲」畢業生人員進用標準約是4:1。吳主任提及,社會新鮮人找工作不能急,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份適合自己且是能夠快樂學習的地方。寶島新聲電台願意給社會新鮮人工作機會,但相對的「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新鮮人在找工作的同時,應該要充份了解到所要求職的「公司基本資料」、瞭解「產業文化」、分析自己的「競爭優勢」、展現「企圖與態度」。當然在校有些實作作品或參與校外比賽的得獎作品都也都具有加分作用,但對「寶島新聲」而言–「經驗」是可以培養,惟;「態度」是個人有無企圖心的展現。
就業界觀點,記者訪問到「寶島新聲」廣播電台的人事兼節目部主任,就同樣問題記者同時也採訪了私立玄奘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所長陳偉之所長,談論「大傳畢業生如何在職場中找到定位。」陳所長道:「私立傳播院校在就職率上受到企業進用必然有其困難度,但以玄奘大學為例:因為有其共識;所以特別在校期間就針對在校生未來的出路,加強職訓和媒界管道」。
私立學校 重視實作課程
陳所長進一步談到,因為私立學校的學生在求學上不若公立學生的積極,故;在課程安排上多以「實作課程」為主。以玄奘大學大眾傳播系為例:「教育部自95年-99年給校方的補助款,校方多用以充實在實習及實作上。」包括:建構3D數位虛擬攝影棚、實習廣播電台、24小時自學中心、辦「玄奘報」、設「玄奘人電視台」等......皆是讓學生在校期間就有經驗及作品可以因應求職時的專業需要。
除了基本的養成訓練外,校方也積極的跟業界保持良好關係。目前就跟5家桃、竹、苗等地區的有線電視業者、寰宇廣播、大漢之聲、新農電台、IC之音等廣播電台、中時、聯合、自由等報社及駐地方特派記者持有產、學合作關係。課程安排部份;也邀請在業界具有學、經歷經驗的老師函授。目的就是要及早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獲得相關產、業界訊息及媒介實習的專業實作課程。
傳播業普遍起薪低
六月畢業潮,根據教育部估計有15萬的大學畢業生要投入職場找工作,而人力銀行也公佈最新的調查,景氣回春後有超過九成的企業表示,願意用應屆畢業生,但是給畢業生的起薪平均為22,624元,遠比去年還要低。
就其人力銀行的起薪調查;記者也詢問到「寶島新聲」廣播電台人事兼節目部吳主任,關於進用社會新鮮人的起薪為?吳主任提:電台任用標準為: 「社會新鮮人試用期為25,500元,三個月試用期過後調升為27,000」。記者進一步問到:「這樣的起薪在中部地區算是超標準,以台中廣播為例:新鮮人22,000、任用期後高升為23,500,且中部地區的行情也大多為此。」吳主任笑道:可能是北部物價較高的關係,不過以「寶島新聲」的薪資任用算是北部電台的低薪囉。
最後,吳主任給社會新鮮人一段建言:
1.社會新鮮人應該了解自己的性向,按自己的興趣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倘若「就職的目標確立」,就該全力以赴的去爭取,展現「企圖心」和「態度」來贏得這份工作。
2.要認知;只要是尋找跟傳播媒體相關的工作,就有提醒自己要有「抗壓性」,否則沒有抗壓性是很難勝任媒體工作。
3.求職者的「態度」很重要,所以要隨時掌握業界的動態、了解產業變化,在找工作的同時才能以不變應萬變,面試時才能脫穎而出,萬中選一。
4.求職時履歷表切勿一稿多投,希冀看到針對所要應徵的職務別,設計出客製化的履歷表。
5.在校生在校時,應多方面嚐試且參與校外的比賽,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及累積經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