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瑜慧:像遊民或台灣其他底層的卑微人群,是否因為不重要,就不值得成為景框中主角,遑論成為拍攝者呢?

  媒體是一種環境、是一種文化,形塑我們每日生活的感知世界;媒體也是一種權力,決定誰可以 / 不可以,或以何種形象出現在螢光幕前。當今台灣傳媒因商業惡性競爭,逐漸走向誇大、羶腥報導風格,對人權的漠視,更具體表現在對遊民的污名化和騷擾上。為了讓社會大眾瞭解遊民生活,破除媒體污名,由當代漂泊協會、遊民行動聯盟主辦的「居無定所攝影展」10日在城中藝術街區開幕。每幅參展作品都是遊民親手拿著相機一張張拍照,用謙虛而卑微的姿態向世人訴說底層勞動者的辛酸血淚。

媒體污名 遊民飽受歧視

  策展人戴瑜慧說明,遊民攝影展自2008年開始舉辦,今年已邁入第三屆。前兩屆影展主題分別為:「底層流動/流浪的視界攝影展」和「遊民UP!社區UP!街頭巷尾攝影展」。籌辦遊民攝影展的機緣,起因於2007年聯合報以二版全版方式報導四則遊民新聞,分別為:「台北車站 兩個世界──貴婦變棄婦 夜夜查車站」、「尬車給警追 午夜『遊』樂園」、「遊民也需要愛──摟流鶯 小旅館溫存」、「遊民也要工作──舉招牌 一天賺幾百」。四則新聞以煽情、聳動的標題,將遊民描述為性犯罪潛在份子、懶散、不事勞動。

  當時,幾位遊民朋友看到報導後難掩心中不滿,特別是報導中指遊民從事舉廣告招牌工作,每日薪資有300元,是份「不錯」的工作。而報導更影射遊民拿到錢後去買米酒和便當。

  戴瑜慧指出,根據社會局統計,遊民的犯罪率其實很低;而且絕大多數遊民都是有工作的底層勞動者。他們大部份從事勞力密度高,但技術性低的雜務工作,像是101大樓外窗清潔工、墓地清理人員。低廉的薪資加上不穩定的工作,讓他們難以在寸土寸金的台北都會區找到棲身之所,露宿街頭實有說不出的苦衷。對遊民來說,待白天辛苦工作後,晚上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找個窩身休息的地方。「他們反而是最需要安全環境的人,怎麼會是社會治安死角?」 

  但錯誤的報導,卻再一次強化社會大眾對遊民的刻板印相。影響所及,連遊民最基本的工作權都因此受到剥削。戴瑜慧說,僱主一旦知道你的遊民身份,就會表現出輕蔑心態,認為給你工作是一種「施捨」,不僅不提供勞健保保障,還將薪資「打折」,處處壓榨遊民。以舉廣告招牌的工作來說,過去一天八小時的工資原有900元,現在卻一路降到700元水準。「僱主就是吃定遊民不敢吭聲」,戴瑜慧說。同工不同酬的情況,也常發生在遊民身上。攝影班成員追影表示,自己遊民的身份常遭到頭家欺負,明明在工地做同樣的粗活,領的薪水就是比別人少。

要打破工作權的不平等,先得打破媒體文化的污名

  戴瑜慧指出,鑑於遊民遭受的種種不平等,包括工作上的差別待遇、文化上的歧視,都是來自於媒體的污名化影響。因此要打破這些不平等,首先就得打破媒體文化上的污名。2007年「漂泊新聞網」在「當代漂泊」成員郭盈靖與遊民的合作下設立,一群從未受過新聞傳播訓練的遊民拿起攝影機,模仿電視台製播新聞影片,開始他們首次的文化反抗行動。

  攝影班成員追影:遊民做相同的勞力工作,薪水卻比別人少。  

  未料,這個簡單的動作引起網友熱情回應,也點燃了街友們自己做媒體的信心。戴瑜慧說:「為了以最貼近生活的方式,以及讓不識字的遊民不受限制的親近媒體,紀錄人生攝影班於2008年6月成立,讓遊民透過相機,抒發情感與傳達想法。」

  然而,對遊民來說,使用相機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過去媒體鏡頭一再扮演追緝者的角色,履履侵犯遊民的人權。如何撫平「曾被踐踏的自尊心」,幫助遊民克服心中的障礙,成為戴瑜慧最大的挑戰。

  攝影班成員國伯曾跟戴瑜慧說:「相機不要給我,給我拍是一種浪費。」但戴瑜慧回覆國伯說:「阿伯不拍,才是浪費」,讓國伯聽了很感動,決定開始嘗試拍照。

  戴瑜慧感嘆,來參加攝影班的成員們,年紀大約都有50~60歲,他們曾經歷過「台灣錢淹腳目」的光輝時代,卻連相機都沒用過。傳播科技對他們來說,像是一道大鴻溝。「他們拿著相機把玩許久,卻不知道觀景框在那?」

誰,可以拍照?誰,可以成為被拍照的對象?

  攝影班並不特別強調攝影技術的鑽研,而是交給遊民自由發揮,街景隨影、工作紀實、乃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成為拍攝題材。因此,遊民的相片總能真誠地映照出台灣底層社會樣貌。像是國伯2008年拍攝的【景氣冷暖市井小民最知】,照片中販售西裝服的店家,已將折扣下殺到1折,可見台灣的景氣有多麼不好!或像是阿寶、阿春拍的【陣頭系列】,除了呈現台灣廟會文化的豐富生命力,也將自身從事扛神轎工作的經驗融入鏡頭,刻畫出攝影者與被攝影者間雙重身份交錯相疊的意象。

  拍攝者與被拍攝者間的影像權力關係,總是傳播研究者極感興趣的問題。對於社會底層的遊民來說,他們常是鏡頭權力前的犠牲者。然而,「紀錄人生攝影班」的成立,幫助遊民走出媒體暴力的陰影,從對抗媒體、破除污名,到接近使用媒體。遊民以最簡單的方式拍攝照片,用鏡頭描繪底層社會圖像:紀錄別人,也紀錄自己,創造屬於遊民特有的媒體文化!

延伸閱讀:

1.當代漂泊部落格

2.選戰,當向貧窮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