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的言論向來受政府控制,所以在大陸的網路上就產生所謂的「草泥馬(操你媽)現象」。《南方人物周刊》主編徐列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受龍應台基金會之邀,於八月十三日在月涵堂與談,以「網路的反對派—從草泥馬談起」作為基金會策劃的「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系列演講中的第一場主題。
草泥馬現象
張鳴認為「草泥馬、馬勒戈壁、河蟹」是該主題的三個重要關鍵詞,且皆是透過諧音所創造的詞彙,這是大陸網民所熟知的網路隱語,即繞彎說話。網路隱語的發展乃因中國政府以各種名義刪除網帖或查禁封鎖網站,導致網民不斷創造新詞彙,以躲避網路管理員以及網路設定的自動刪除網帖的可能。 | |
「和諧社會」是中國當局在政治上出現的高頻率用詞,所以網友使用諧音詞「河蟹」來形容在網路上被刪除當局認為不合理話語的情形,網友更將南美洲的羊駝說成「草泥馬」,並為牠居住之地封上「馬勒戈壁」的名稱。張鳴認為,這些的說罵術說明了網民們的抗議。 |
受中國政府雇用的網路評論員,網友們冠予「五毛黨」之稱,他們有時無法及時看懂網路隱語,或由網路隱語所創造出的各種型態的表達內容,使影片在網路上得以迅速並廣泛流傳。例如知名的網路影片《馬勒戈壁上的草泥馬》,就是以動物世界的開場,內容描述草泥馬的生存艱難,加上河蟹與其搶食物,使之無法生存。又如改編自電玩《魔獸世界》的《網癮的戰爭》,內容描述在「核諧日」將發動戰爭的討論,該片的在網路上的轟動情形,甚至引起大陸各大媒體的報導。
反對派在網路崛起
資深媒體人徐列提到,大陸是沒有反對派的,有些話只能在網路上出現。除了媒體言論的控制外,中國四大入口網站也受到商業利益影響,其網站也逐漸靠攏官方媒體的做法,徐列說,搜狐網首頁和人民日報首頁的新聞內容幾乎已沒太大區別,呈現某種象徵宣言的意味。因為,言論一旦過當,媒體將無法取得營業執照。徐列推舉中國南方集團下的《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為大陸最好的傳統媒體,但認為其仍無法做為大陸的反對派。 | |
不過,徐列和張鳴都對網路媒體的即時性抱持樂觀態度。儘管中國封鎖推特(Twitter)這類媒體,但張鳴認為,翻牆在大陸已是十分時髦的用語及行為,翻牆技術更是日益進步。徐列更指出,網路儘管受到管控,但卻無法封鎖公民的熱情和責任心。 |
舉例而言,近年發生過幾次公民在網路上發起的運動,並影響地方當局的政策。反對政府建造二苯甲化工廠的網民,利用在廈門市「散步」作為號召,成功走上街頭。廣東番愚欲蓋焚化爐,亦遭網民集結抗議,使計劃暫擱。張鳴說,網民已很會利用修飾過的詞彙來表達實際內容,如果使用「六四」會被過濾,那共同認定以「五月三十五」來替代即可。徐列認為,網路太難管控,而且民間產生的智慧眾多。
張鳴指出,五毛黨有時也會受不了網路上的言論,而封鎖網站,但網路不僅是技術,更是生活方式,政府不會拔掉網路。儘管網路越強大,管控言論的中宣部也更強大,但張鳴認為整肅的作用不大。大陸傳統媒體基本上只能採用新華社的報導,且媒體的新聞內容都需要「送審」,但徐列指出,網路上的網民一人發布訊息的方式,就能成為網路的反對派。
張鳴更指出,增加五毛黨不過是防堵措施,且反對派也不是悲憤的,反對派和政府間,其實「是一場博奕,我們要笑他們,大笑他們,笑得他們無地自容,笑到他們覺得自己是王八蛋」。
同時身兼網路部落客身分的張鳴說,自己部落格的一些文章的點擊率反倒是因為網路封鎖的現象,及五毛黨的存在而提升。網民對於一些與己相同意見的文章,會「瞎起鬨」,使點閱率攀升,加上商業網站依靠點擊率為生,所以會採取保護措施來協助格主「隱藏」一些資訊,保護作者。
因此,徐列表示,網路的偉大讓傳統媒體都汗顏,儘管經常受到當局「屏蔽」資訊,但也由此可看出中國網民的戰鬥力!
延伸閱讀:
馬勒戈壁上的草泥馬
網癮的戰爭
五毛黨
在「么么人」的背後…「網癮戰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