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主自由社會,傳媒之間的競爭向來激烈,有些在發掘新聞題材上,近年往往也把競爭對手視為重點爆料對象。最新例子是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圍繞英國《世界新聞報》(News of the World)的電話竊聽事件大造文章,使這宗三年多前一度轟動英國的竊聽事件近日再起波瀾,在觸動英國政壇之同時,亦惹起各界對《世界新聞報》的辦報手法,大有重興問罪之師的可能。

  《世界新聞報》是報業大王梅鐸(Rupert Murdoch)的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旗下在英國其中一份主要報刊,逢星期日出版,一向以發掘各界名人醜聞而風行一時。

  《紐約時報》在美國的正面競爭對手則是《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和《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後兩者跟《世界新聞報》一樣,同屬新聞集團旗下的主要刊物。據報界人士分析,《紐約時報》此番迂迴施襲,隔洋攻擊對方陣營在英國的刊物,以圖打擊對方整體聲譽,顯然也是昭然若揭的。

  當然,以電話竊聽事件本身而言,因為涉及英國很多名人被竊聽電話,自然具有重大新聞價值。《紐約時報》既然是國際性報章,對此鍥而不捨深入採訪,亦有大條道理。但畢竟針對對方陣營涉及的新聞性事件,不惜人力物力,花足時間大做功夫,看來已超出了一般的正常競爭手段,由此亦見英美新聞同業之間的激烈競爭,確已發展到非常白熱化的程度。

  經5個月時間深入調查

  《紐約時報》在其網站登出有關竊聽事件的專題報導時也承認,其最新報導是經由駐在倫敦的三名記者,花了5 個月時間進行深入調查,並接觸及訪問過十多名《世界新聞報》的行家,才發掘出竊聽事件的進一步內情。

  傳媒中人應會同意,任何傳媒機構無論其背景有多雄厚,在正常情況下,編採資源都總有極限,而從取材角度上看來,《紐約時報》能夠在一個既非直接牽涉美國事務而遠在英國發生的專題報導上投下如此專注的人力物力,尤其說三名記者花上5個月時間來發掘一個事前未必可以肯定必然達致爆炸性效果的事件,可見《紐約時報》的主管人員,在作出有關編採決定時,真是非要抱著不勝無歸的終極態度,誓要對《世界新聞報》挖出其所要的結果不可。

  《紐約時報》此一報導的主線是《世界新聞報》以黑入技術竊聽電話留言的行徑,遠比《世界新聞報》先前所承認的更加範圍廣泛,而且指稱,在倫敦報界,使用黑入手法竊取電話訊息早已蔚然成風,又說很多報界中人都能掌握到各間電話公司的4位數字密碼以便黑入截聽語音訊息。

  在2006年,《世界新聞報》被揭發竊聽皇室工作人員及其他名人的電話留言,英國警方經調查後提出起訴,《世界新聞報》一名主責皇家新聞的編輯Clive Goodman和一名私家偵探Glenn Mulcaire在2007年同因非法截聽罪名成立,鋃鐺入獄。同時,警方於案件審結之後,亦已停止進行有關的調查。另一方面,事件的後遺症則是《世界新聞報》近兩年來遭到幾名曾被竊聰電話留言的名人控告侵犯私隱,但都能夠庭外和解,賠款了事。據《衛報》(Guardian)早前的報導,其中兩宗的賠償金額都以百萬鎊計。
《世界新聞報》所屬的新聞集團,上至前任主席Les Hinton,下至各級主管,都曾聲言經過內部調查已經確定,除遭警方起訴的兩人外,《世界新聞報》並無其他僱員涉及竊聽行徑。而且,《世界新聞報》當時的總編輯Andy Coulson亦堅稱對於下屬的竊聽手法毫不知情。在事件揭發後,Coulson也已離職。

  不過,《紐約時報》的最新報導則完全否定新聞集團及《世界新聞報》這種說法。

  《紐約時報》指稱竊聽手法早已蔚然成風

  《紐約時報》的最新報導稱,《世界新聞報》十多名前任記者和編輯都已承認,《世界新聞報》以旁門左道手法,包括竊聽,來採集新聞其實早已行之有時,而且編輯主管一直任由其事。

  報導中稱,《世界新聞報》的多名記者曾仔細聽過大批各界名人(包括政界人物)的電話留言,有關報導又引述《世界新聞報》前任記者Sean Hoare現身說法,談述如何以“黑入”手法,竊聽球壇名人碧咸夫婦(David and Victoria Beckham)的電話留言。

  《紐約時報》此一報導是9月2日先在其網站登出,隨後9月4 日在報紙版全面刊載,在英國帶來很大震撼,英國警方已要求《紐約時報》提供有關內容的新資料,而《世界新聞報》現任執行主編Bill Akass則馬上逐點提出反駁,除質疑《紐約時報》的報導動機之外,並指責《紐約時報》的嚴重指控,缺乏任何證據。他又批評《紐約時報》在處理此一新聞上有欠新聞專業應有的嚴謹態度。

  《世界新聞報》早前已離職的總編輯Andy Coulson,後來出任保守黨黨魁大衛.卡梅倫(David Cameron)的新聞聯絡主任,在今年大選後,他更追隨出任首相的卡梅倫晉身首相府擔任傳訊主管,負責新首相應對傳媒的公關宣傳事務,可謂位高權重。

  對於《紐約時報》的報導,Coulson一如既往,堅持當時報社高層並不知情,他還表示,樂意跟警方合作,接受有關調查。

  英國多名政壇重量級人物也紛紛表態,下議院在9月6日還提出質詢,要求新聯合政府公開警方過去的調查結果,並質疑須否重開調查,徹查事件真相。

  《世界新聞報》竊聽事件,原似告一段落,未料,被同業深入爆料,現又重點火頭,看來在未來日子,還會愈燒愈烈。對於新聞工作者來說,部份傳媒以非常甚至違法手段採集訊息的特殊情況,勢將一再引起業內業外的高度關注,亦會實行嚴加檢視。

(作者曾在香港從事電視新聞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可參閱報導:
New claims of ‘widespread NoW phone hacking’-Press Gazette
NoW:’No new evidence for phone-hack allegations’- Press Gazette
Coulson ‘happy to meet police’ over phone-hack claims- Press Gaze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