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傳播媒體技術,已朝數位匯流的發展趨勢邁進,有線電視、網際網路與行動通訊電信業,彼此既競爭又互通,也因此造就了當前的媒體新榮景。本周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傳媒與教育」電子報,特別專訪中華電信北區分公司互動多媒體處陳鏡明處長,嘗試透過瞭解中華電信MOD推出至今的經營發展與所遇到的困境,探討台灣目前數位匯流趨勢的概況。

MOD用戶突破73萬 網路電視市場逐步成長

  在市場面上,中華電信MOD自2004年3月,經行政院新聞局核准推出IPTV業務,與有線電視系統競爭影視內容平台服務以來,至今已歷六載。據陳鏡明處長所提供的數據指出,目前中華電信MOD用戶,已超過73萬用戶,今年預估希望達到的用戶數目標為90萬用戶。他也指出,以目前台灣共約五百萬的寬頻用戶數計算,中華電信MOD則擁有16%的寬頻用戶滲透率,相較美國、法國、香港等國的IPTV業者,已取得不錯的成績。同時,自2004年3月開播以來,MOD的每日開機率也已超過四成,並朝開機率七成的目標前進。經由上述數據顯示,中華電信MOD隨著技術與服務的進步,以及透過利用奧運、世足等大型運動賽事轉播的行銷機會,逐漸在台灣立足,慢慢擴大其收視平台影響力。

  台灣IPTV業務在目前還在發展階段,面對有線電視系統競爭、台灣閱聽眾長期的收視習慣影響、以及廣電法規的管制,目前MOD訂戶數雖還不足以與有線電視抗衡,但陳處長表示,MOD正努力突破困境。例如,MOD為挽留並培養一群長期的訂閱客戶,不斷著手補強新的頻道內容、提升隨選視訊品質、開發新的加值服務,並提供多種頻道組合套餐。如此做法已讓中華電信MOD培養了近50萬戶的套餐訂閱觀眾,且退訂率已逐年下降至兩成左右。

  在這樣一個逐漸壯大且逐步穩定的市場發展概況下,或許會有廣告商與頻道業者好奇,觀看MOD的閱聽眾,其收視行為與喜好會是什麼?如何能透過MOD將其廣告商品與影視內容產品,直擊每一位新平台的使用者?對此,陳處長表示,以目前的MOD平台技術,可以分析每一家戶訂購與收視的使用行為。甚至可以採取普查的方式,提供全面性的收視行為資訊。處長指出,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蒐集MOD使用者的收視與加值服務使用情形,不僅可以作為MOD內部服務改進的參考指標,未來也可提供廣告商與頻道業者參考。

走在數位匯流前端 法律限制、影視內容壟斷市場不利MOD發展

  陳處長指出,MOD正努力開發各種客源、應用服務與廣告營收,然而,由於其業務走在數位匯流的前頭,面臨法律架構與市場競爭的問題。進一步言,MOD除了面對既有傳統有線電視系統的競爭,也同時面臨其他網路電視業者的競爭。

  面對有線電視的競爭問題,牽涉台灣既有數位匯流法規的不足。由於MOD與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皆為頻道與內容服務的上架平台,在MOD推出後,既有的類比式有線電視系統將數位化的中華電信MOD視為強勁的競爭對手。在如此環境下,MOD在爭取頻道上架與影音內容授權上,常遇到些困難。為此,中華電信曾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與公平交易委員會提出請求,希望能夠在平等對待的環境下,與有線電視系統一同競逐國內數位電視市場,這不論對台灣的廣電產業發展或是大眾的收視權益,都會是有利的局面。

  面對網路影音媒體BeeTV、PPStream的 競爭問題,陳鏡明處長審慎看待。他認為,雖然網際網路與網路電視的優勢,在於內容取得便利性上。但是,電視的感官享受與電腦的影音環境,其舒適度仍大相逕庭,兩者仍具有明顯的品質差異性。同時,倘若網路內容是未經內容商授權的影視產品,若要爭取廣告與對使用者收取收視費,有其合法性問題,這是網路電視與未來聯網電視的要面對的。他亦認為,看電視的收視習慣畢竟與看網路的使用習慣不同,聯網電視推出的搜尋服務,不見得會是用戶迫切的使用需求。

  總結而言,目前中華電信MOD的市場目標,仍以努力提升訂戶數為主要目標,而其爭取訂戶數的市場策略,在於提供優質的頻道內容與隨選視訊(VoD),以及強化金融平台、購物以及網路內容等加值服務。換言之,MOD的優勢,在於影音內容與互動式加值服務的提供。然而其局限,則在於既有法規對IPTV平台與數位匯流規範的不足。近年來,IPTV一直在全球傳播科技產業的占有一席之地,MOD或許可以為當前台灣媒體生態帶來不同的變革。

延伸閱讀:
2003年-2004年電視產業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