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發展數位素養,美國開啟一項新計畫,決議讓各地、特別是偏遠地區的數位傳播基礎建設先改善。因此,開啟「E-Rate」計畫的執行行動。

  稍早前,美國聯邦通訊傳播委員會(FCC) 開會決議,在美國的學校中,擴展一項數位網路計畫,藉以幫助減低學校與公共圖書館的電訊傳播服務費用,並且,允許社區民眾在學校課餘之後,使用這些網際網路服務。除此之外,學校應提供弱勢貧窮者與鄉村社區更快的網路連結速度,然後幫助其改善數位素養。

我們朝向一個由數位資訊創造世界的時代,照片引自www.apecdoc.orgarchives9201001

  其實,這是「E-Rate」計畫的執行行動,此計畫是在1997年創立的,並且是1996年通訊傳播法(the Telecommunications Act)的部份內容,目的即是藉由資金補貼學校與圖書館,來確保其負擔得起現代通訊傳播與資訊服務。在「E-Rate」計畫下,每年高達20億2千5百萬美金的補助金額,使得各個學校與公共圖書館能夠使用各種已授權服務。

  「E-Rate」亦是「通用服務基金」(Universal Service Fund)四大計畫中的一項方案。所謂「通用服務基金」,是一項每年提撥80億美金的政府基金,用途在於提供補貼給貧窮與鄉村地區大眾,能夠負擔電話帳單下,使用「額外的」網路服務花費。

  這項補貼方案,讓學校以及公共圖書館能獲取更多更快的網路服務選擇;同時,又可提供社區民眾更優質的網路服務。當然,未來更期待這項計畫能擴展至數位行動設備的應用。

  在國家城市聯盟(the National League of Cities, NLC)、國家通訊傳播官員暨顧問(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s Officers and Advisors , NATOA)以及國家縣郡聯盟(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unties)等支持團體,致FCC主席朱立斯.杰納邱斯基(Julius Genachowski)的一封信中就提到:「我們要求E-rate計畫能夠完全地擴展數位服務的選擇方案,至學校與公共圖書館,甚至包括此計畫尚未涵納進去的地方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網絡。」

  FCC 日前投票決議回應,讓E-rate計畫的參與者,能夠在「儘可能地最具成本效益的作法上」,使用補貼金來連上網際網路,其中可包括:使用現存於地方與各洲的未使用光纖纜線或是地區或本地的寬頻網路。據FCC資料顯示,美國97%的學校與幾近全部的公共圖書館皆已有基本的網路近用設施,然而,78%的「E-rate」接受者認為,他們需要的是更快速連結的網路服務。

(譯者為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博士生)

新聞資料來源:
http://www.nlc.org/articles/articleItems/NCW092710/digitalliteracy.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