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也想說,當記者太慢了,是不是當政治人物比較快,但這又是一股混水」,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王振宇同學,自國一起連續五年擔任兒童媒體素養節目《別小看我》的小記者。如今,他感慨於劣質的新聞媒體,也想過自己當記者形成一股清流,改革媒體。對未來的想像繞了一圈,現階段決定先穩定電機專業,成為有影響力的人,才能為社會做更多事情。

                        王振宇(小記者長大了)

  2001年公共電視《別小看我》首播,是國內第一個專門為兒少製作的媒體素養教育節目,由主持人中視晚間新聞主播沈春華,帶領對媒體現象充滿好奇心的小記者群,親身探索媒體幕後祕辛。王同學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擬稿訪問抗議天王柯賜海,還坐上他的戰車。

  雖然不是受過記者專業訓練,「在這個節目裡面,(我們)最長的時間就是跟在最好的記者旁邊—沈春華主播,透過她的主持和對於事情的討論」,讓王振宇收穫累累。進入電視台了解節目運作,並認識許多不同角色的工作人員,像導播、製作人、企編…,是很特別的經驗累積。

  帶狀節目錄影時間幾乎每周會占據一整天,尤其是周末假日,有時候平常日也得請假進棚,持續了五年的王振宇是元老級的小記者,在國、高中生是最愛玩的時期,為什麼還願意投入五年不間斷?

  「我把它當做在玩」,小記者們錄影都有革命情感,有時候自己偷加台詞、演不好一直NG,大家一起熬夜等便當…。王振宇在那段日子認識許多朋友,到現在都還會與製作團隊的哥哥姐姐們固定連絡,潛移默化中,錄影日子裡觀察到他們「做事的方式和態度」,以及「看事情的角度」,是影響王振宇最深之處。

  個性活潑、健談的王同學,趁錄影的空檔就到剪接室走走看看,經常有機會和導演、製作人談天,特別能感受製作團隊對節目品質的要求,不只是內容主題,對於畫面、技術性環節都很注重。跟在這些專業的媒體人旁邊,看見他們的敬業態度,讓王振宇體認做事的方法。

  此外,若不是長期受到《別小看我》節目的薰陶,王振宇說自己一開始也會認為「電視上的都是真的」。但是節目製作的過程,引導他如何「反向思考」。企編在決定當周主題前,會先和小記者們開會,詢問他們的看法,接著會找一些反面案例,來挑戰初始的認知,漸漸地使他了解,「有些事情不要過度相信」。

  王振宇分享他以前的親身體驗,一度網路謠言經過大肆渲染,被大眾信以為真,像是吃香腸不要喝養樂多,《別小看我》有一集特別選了三個網路謠言來做實驗,最後被證實都不是真的。

  曾經和媒體圈那麼靠近,耳濡目染之下,王振宇也養成天天看新聞,關心媒體環境的習慣,提到近來哪些媒體現象最令人憂心,腥羶色新聞和不實廣告居於一二,他更特別點出「記者查證能力」的重要,現在的記者經常只是抄了電子佈告欄PTT上的訊息就發新聞,使得他每每看到新聞或電視節目散布的訊息,都會再透過網路查證。

  網路相較五年前也更為發達與便利,青少年同儕間使用即時訊息、部落格等平台隨便發佈,就可能傳遞出不實的網路謠言,如何辨別資訊正確與否越來越必要,其實,這就是自我判斷與思考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王振宇一接到採訪邀約就欣然答應的原因,他希望能把自己難得的媒體素養經驗分享給現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