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置入性行銷的業配新聞,除了利益相關者外,眾人皆反對之,中外亦然。
將廣告宣傳作為新聞來發表,台灣叫業配新聞,在香港叫鱔稿,在英國叫churnalism (可譯為抄聞)。churnalism一詞是《衛報》記者Nick Davies 在2008年出版的Flat Earth News一書中首創,指新聞媒體根據外電 (wire story)或來自各公私機構的新聞稿/公關宣傳稿 (press release),而非記者本身的原始採訪,來撰寫新聞的新聞報導方式。這字是由churn (攪製) 和journalism (新聞業;新聞工作;新聞寫作) 拼綴而成。當動詞用的 churn 經常與 out 連用,為一頗為常見的片語動詞,意為「大量生產;粗製濫造」。
為了對付churnalism,英國的衛道之士想出了一個新辦法,雖然手段仍屬消極一點,不過,也可供台灣業界作為參考。
新辦法來自英國關注新聞界專業操守及專業水平的一個組織《媒體標準信託》(The Media Standards Trust),該不牟利慈善組織最近推出一個新的網站《抄聞網站》(churnalism.com),專門將全國性新聞媒體包括報紙、電視、電台在各自網站上所登出的新聞報導,與新聞稿/公關宣傳稿件,逐一進行比對,看看有多大程度是來自記者的第一手採訪資料,抑或純粹抄自新聞稿/公關宣傳稿件,照本宣科,剪剪貼貼了事。 |
比對方法是利用諸如電腦翻譯記憶體之類的新開發軟件,所以,這也可說是網路新科技又一積極性貢獻。
宗旨是阻遏歪風、提升業界專業水平
《抄聞網站》在其網站首頁開宗明義地說,其宗旨是幫助公眾分辨新聞與抄聞,並歡迎所有關注新聞界專業水平的人士,向網站貼上各公私機構發出的新聞稿/公關宣傳稿,以利做好比對工作。
在《抄聞網站》推出的第一天,即2月24日,就向英國最高瀏覽量的報紙網站《郵報網站》(Mail Online)開刀。比對結果顯示,《郵報網站》一段有關消費者的新聞,有89%的內文是一字不改,取自一家龐大超市連鎖集團Asda的新聞稿。該段消息的主要內容指稱,英國一般家庭的消費比以前更見用了,每星期的消費比一年前更見用約為8鎊。
同一日,《郵報網站》另一段新聞也是純屬抄聞。英國一家以在網上及手機方法進行市場調查的機構OnePoll 發出的新聞稿聲稱,英國一般婦女在產後通常要一年半之後,“才會重拾作為一個女人的信心”。此一公關宣傳稿在《郵報網站》則97%全文照登。
《媒體標準信託》總監Martin Moore表示: 「新聞機構現在理應更加大方地表明他們文章的出處(消息來源),但媒體絕大多數則依然故我。說來將新聞與公關宣傳之間的關連,掩飾不提,是有違公眾利益的。《抄聞網站》所能做的,就是想在媒體背後推一把,要他們在使用公關宣傳資料之時,更加公開透明一些。
「對於一些明顯關乎公眾利益的新聞稿,諸如醫學上的新突破、各項政府公佈、學校停課消息、或者甚至是本網站的啟用等,若報導內容更加交代出處,其實是更起作用的。
「但願《抄聞網站》有助推動更多第一手的新聞報導。近幾年來,(英國)第一手新聞報導正見大舉滑落;我們希望,透過暴露更多屬於非原始採寫的抄聞,可以有助阻遏歪風。」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電郵: edwardho40@hotmail.com
可參閱報導:
churnalism.com
Mail Online under fire from new Churnalism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