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成員:
盧非易/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召集人)
馬雨沛/淡江大學大傳系專任講師
黃新生/世新大學廣電系教授
蔡崇隆/紀錄片工作者、南藝大音像紀錄研究所兼任教師
謝鵬雄/前台灣電視公司編審組長
評審會議日期與地點:
評審大會:2010年9月10日/政治大學公企中心綜合大樓環形會議室
複審會議:2010年10月17日/清華大學月涵堂二樓會議室
決審會議:2010年12月02日/信義誠品fifi茶酒沙龍
評審大會:
由卓越新聞獎人員簡介上屆評審方式與給分標準,並報告本次電視組,每日新聞節目獎19件。
評審決議在初審時,沿用上屆給分方式,以一、三、五分評比,越高分代表越優秀;另,因針對此次報名件數相當踴躍,故採分工制;亦即要確保每件至少需由三位評審看過,由秘書處這邊製作各位評審需負責之責任區域(總件數x3�5)。評分表於複審會議前繳交並由秘書處做評分統計以利後續討論。
決議事項:
1.互推盧非易為電視組召集人。
2.作品以一、三、五分評比。越高分代表越優秀,由卓新獎人員統計後通知評審。原則上各獎項取總分居前半之作品列為複審會議主要討論內容。如有其他特殊作品需列入討論,請評審個別提出。
複審會議:決定入圍名單(出席評審:盧非易、馬雨沛、黃新生、蔡崇隆、謝鵬雄)
每日新聞節目獎
滿分五分,初評結果,共有四件作品分數最高,分別為三立電視台「三日每日新聞節目1600inews」、原住民族電視台「族語新聞e達」、公共電視「有話好說」及TVBS「TVBS新聞台晚間六七點新聞」。
有評審指出,每日新聞獎最重要的,就是一整個製作團隊的合作及呈現出來的作品內容,「三立每日新聞節目1600inews」不管在主播稱職度、表達上或作品流暢度都很不錯。不過由於四點這個時間點許多國內新聞尚未進來,也就因為如此節新聞的國際新聞偏多,與國內新聞的比例大概達到三比一。作品內容相當精采,唯一值得商討的是,評審發現,此節新聞中,以文字巧的妙置入了三立的戲劇「鍾無豔」,因此少得了一些分數。
針對公共電視「有話好說」,一位評審提到,由於此作品是談話政論性節目,是否符合每日新聞獎文類?針對此議題,評審們做了討論。一位評審指出,此作品的用心程度頗高,能掌握新聞脈動,所談論的話題具時效性,以多元觀點探討新聞事件,拉出新聞的深度和廣度,所邀來賓都是以議題取向,而不是名嘴、明星取向,所以某種程度上已超越一般談話性節目,假設將每日新聞獎之定義訂的稍寬一點,則此作品仍符合文類需求。
基於以上討論,決定「三立每日新聞節目1600inews」、「族語新聞e達」、「有話好說」及「TVBS新聞台晚間六七點新聞」四件作品入圍。
每日新聞節目獎
編號:33006
名稱:1600iNws
代表單位:三立電視台
分數:11
編號:33010
名稱:族語新聞e達
代表單位:原住民電視台
分數:11
編號:33016
名稱:有話好說
代表單位:公共電視台
分數:11
編號:33019
名稱:TVBS新聞台晚間六七點新聞
代表單位:無線衛星電視(TVBS)
分數:11
決審會議:決定得獎名單(出席評審:盧非易、馬雨沛、蔡崇隆、謝鵬雄)
評審們決議採用兩輪投票的方式,第一輪先選出大家較有共識的作品進行討論後,再以第二輪投票決定得獎名單。而假如評審們認為應當從缺,也可以提出來討論。對於參賽作品文類的分類上,評審們再次關切並建議是否新增參賽文類,讓好作品不會成為遺珠之憾。
每日新聞節目獎
第一輪投票結果分別為「族語新聞e達」兩票,「有話好說」一票,棄權一票。針對族語新聞,評審認為製作團對相當用心,找了很多其特有的風俗、服裝及部落資訊,使得新聞相當豐富多元;而另一評審也指出在某些新聞處理上相當不錯,且介面人性化,口語表達流利;不過也有評審表示此大部分都為報紙剪貼,不夠深入,是值得再加油的地方。1600iNws除了在編輯順序上有點不符邏輯外,更重要的是有所謂置入性行銷問題存在。而針對有話好說,評審們則進行了一些相關討論,有評審指出因有話好說的製作團隊人力資源不足,會導致在製作上有人力吃緊的問題,但其努力正向的態度絕對值得肯定;另一評審則認為有話好說的標題下得太重,開場白太過個人定論,這些都會掩蓋掉後段節目的傑出訪談討論,是相當可惜的地方。一位評審建議,電視類可考慮新增一參賽文類獎項(ex:新聞時論獎)給talk show的新聞節目,以確保好作品不會因為文類不符而成為遺珠之憾,且也能讓「每日新聞節目獎」的定義更為完整。
經討論後,在第二輪投票中,「族語新聞e達」得到三票支持獲獎(一票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