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凌問題層出不窮,不管是傳統的霸凌還是網路世代的網路霸凌,都不再是單純的同儕人際關係問題或嬉笑怒罵的兒戲,而是牽涉到個人身心靈傷害以及相關法律問題。
許多參與霸凌的施暴者或遭受霸凌的兒童、青少年,不知道自己所做所為或承受的問題嚴重性,而持續霸凌同儕或隱忍不說,最終導致人生成長過程蒙受陰影。在校園霸凌中,傷害他人身體或健康、剝奪他人行動自由、強制、恐嚇、侮辱和誹謗等行為,不僅可能涉及相關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最高可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告其姓名。嚴重者甚至可觸及到刑法的散播猥褻物品罪、傷害罪、公然侮物罪和誹謗罪等,不只科以罰金甚至判處刑責。家長、老師應告知孩童相關法律資訊,以理解霸凌的嚴重性,也讓被霸凌孩童知道自身權利不再隱忍。
網路霸凌的處理原則
若學生遭到霸凌,可向導師、家長反映,學校投訴信箱投訴,縣市反霸凌投訴專線投訴,教育部24小時專線投訴,或在校園生活問卷中等求助管道中提出,甚至是向警察、好朋友、同學求援。
面對網路霸凌,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建議學校應採取相關政策與步驟:
首先,是支持受害者,向其保證有權利表達遭受霸凌,不僅動員校園輔導系統,並通知家長。協助受害者保留相關證據以便調查,例如:不要刪除收到的訊息、儲存影像紀錄、留意網路霸凌傳遞的網址。也建議改變聯絡細節、封鎖對方來信等,避免受害者再次收到訊息。
若網路霸凌內容已散佈,應立即採取行動,取得訊息來源,要求對方移除內容。並通報服務提供者,如手機、交友網站、影音網站、即時通、聊天室、個人網頁或論壇、留言版等管理員移除訊息。若已知散播者,應要求對方說明訊息已傳送給誰?如果內容涉及非法行為,應盡快報警處理。
二是,做調查個案。因網路霸凌的嚴重性足以構成犯罪,而應把所有霸凌事件妥善調查與紀錄。勸告受害者設法留下霸凌紀錄以佐證,提供家長、老師、輔導人員和警方參考。
網路霸凌的預防之道
而該如何預防網路霸凌,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也建議學校可採取五種方案。
1.是理解網路霸凌,使個人能察覺霸凌的影響以及可能出現的形式,也應知道使用資訊傳播科技的責任與誤用的懲罰;
2.是檢視及更新學校反霸凌的相關政策,如對於行為、教學輔導與線上學習等相關措施;
3.是建立迅速的通報管道,提供公告校園網路霸凌的方式,如同儕之間的通報、匿名通報,或直接提供相關服務人員的聯絡資訊;
4.是推廣與討論網路語彙、禮儀、數位安全與素養;
5.則是經常評估反霸凌政策及執行成效,並不時更進。
相關參考:
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2011年3月1日)。〈網路無霸凌 樂活e世代〉。上網日期:2011/4/4,取至媒體探險家
各縣市反霸凌申訴專線http://140.111.1.88/phone/
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區http://140.111.1.88/
教育部反霸凌24小時專線:0800200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