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言論自由的大旗底下,英國社會一向對報業不設嚴格的規管制度,不過,這種自由放任的輕鬆氣氛現正醞釀變化,國會下議院中多名議員,不論在朝在野,包括反對黨領袖,都已先後提出報界需要加強現行的自律機制。
  
  英國報業自設一個「報業投訴委員會」(The Press Complaints Commission),負責監督業內專業操守並處理公眾對報業的投訴,但該委員會一直以來對於業內有違專業操守事宜,只屬「責罵兩句」的形式,籲請在報上登出道歉,既不作處分,而亦無處分權力。
  
  英國報界一向不遺餘力揭發政界及名人私隱,而近兩年,政界中人更屢遭揭發濫報津貼醜聞,令致選情起了變化,也間接促成政黨交替執政局面出現。在新聞界發揮高度的輿論監督作用之同時,部份政界人士則對報業的運作模式向有微言,尤其近期在新聞集團承認旗下的《世界新聞報》曾竊聽名人及政界人士的電話留言之下,政界中人對報界撻伐之聲,更見此起彼落。
  
  目前,批評的焦點多集中在「報業投訴委員會」的自律形式。在下議院日前一次關於報業監管問題的辯論中,便有議員再度抨擊該委員會只屬「無牙老虎」,起不了對同業應有的監管作用。

反對黨領袖呼籲展開獨立調查
  
  在此之前,在4月19日,反對黨工黨領袖艾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公開呼籲成立一個獨立的調查委員會,專責研究報業的規管問題。在英國政壇,在任的政黨領袖衝著新聞界而來,確是不屬多見,艾德‧米利班德可說是第一人。
  
  艾德‧米利班德對記者表示,當警方完成關於《世界新聞報》竊聽事件的調查及在任何有關的刑事案件審結之後,便是時候要對報業的運作及規管問題,來一次獨立的全盤性檢討。
  
  他說:「本人認為,此事與維護英國新聞界的聲譽攸關,不可掉以輕心、擱置不理,宜應從中汲取教訓。」
  
  他並表示:「英國報界向有優良傳統,必須好好維護,但害群之馬則必須剷除。我們必須找出辦法處理此事。…『報業投訴委員會』在此一方面,就不見得做得很好。我們不主張由政府出面作出規管,而是要報界本身研究如何做好自律工作。」

國人對報業自律機制「信心盡失」
  
  至於4月27日在下議院有關報業規管問題的辯論中,文化、媒體及體育事務委員會的主席保守黨議員約翰‧威廷戴爾(John Whittingdale)則指稱,《世界新聞報》的竊聽電話留言事件已使國人對「報業投訴委員會」的自律機制「信心盡失」。
  
  約翰‧威廷戴爾說:「本人大力支持報界自律,不過,如要重拾公眾信心,該委員會便非要讓人見到它擁有更大的權力不可。」
其他發言的一些保守黨及工黨議員也都發出類似的批評。
  
  不過,文化、媒體及體育事務部的助理大臣愛德華‧瓦伊齊(Edward Vaizey)則發言維護「報業投訴委員會」現行的自律制度。他回答質詢表示:「該委員會極需要予人覺得,它行事有力及卓有成效。…該委員會務須處事公開透明,並須在對業內提供指導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現政府反對改變報業自律原則
  
  愛德華‧瓦伊齊說:「本人想藉此強調,此一制度屬於自律性質,政府–無論現政府或上一任政府–都絕不會對報界作出硬性規管。」
  
  有些議員則呼籲「報業投訴委員會」必須切實研究一下,報界應該如何在顯著篇幅鄭重其事登出道歉啟事的問題,此外,讀者來信版或網上評論欄應否刊登匿名讀者來信問題,也須作出規範。
  
  看來,在多名英國國會議員不斷營造壓力底下,報業如何加強自律的問題,未來必將繼續升溫。不過,任何可能規範報業的事情,都可能直接觸及言論自由的重大基石,對於高度民主自由的英國社會而言,這便非同小可的了。
  
  無論如何,英國報業歷來存在的自律形式,再將受到社會的嚴密檢視,似乎已勢所難免。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

可參閱報導:
Whittingdale:Greatest loss of confidence in self regulation – Press Gazette
Phone hacking:Ed Miliband calls for inquiry into press abuses | Media | The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