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突然廣泛爆發騷亂,警方及政府都大失所措,忙亂一場。慣於工作一段時間即到外地渡假的高官及議員們連忙中斷夏季長假趕返倫敦開會,商討對策。於是一聲令下,警察大增援,大搜捕,大檢控,在數以千計滋事份子被捕之後,由8月6日起首都倫敦及全國多處地方持續四日的騷動總算平息。

  大凡有事發生,問責之聲不絕,為了選情,英國在野政黨總會事事政治化,立場與執政黨大相逕庭。在野工黨借機批評治安敗壞源於政府的緊縮政策促成,而以保守黨首相卡梅倫為首的聯合政府則反駁與政府政策無關,力指騷動源於青少年教養不善,社會道德淪喪造成。

  騷亂過後也是先生大人們的公關好機會。議員、市長、部長、首相、各政黨領袖以至皇室貴族日來紛紛出動,到各區慰問情況,總有大批媒體在場,電視也不停連番報導。國家台BBC新聞節目剛才正現場實地轉播王儲查爾斯伉儷在騷動源頭地區Tottenham慰問區內居民,維持一貫親民愛民印象。BBC記者也總愛在報導中加上一句,某某是取消了在某地的渡假而特地前來慰問的,就只差說一句,何其偉大而已。

卡梅倫驚人之語
  從關注媒體的角度而言,這場騷亂也帶引出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卡梅倫首相大概一時不知所措,在打斷渡假返回倫敦主持大局時發出驚人之語,說將考慮管制社交媒體的使用。他並指出,各大廣播機構包括BBC及Sky News有責任向警方提供所曾拍下的騷動片段。

  卡梅倫8月11日星期四在下議院緊急會議上發言表示:「訊息自由流通本是好事,但也可用來做壞事。當人們利用社交媒體來搞暴動時,我們便必須加以制止。因此,我們正與警方、情報部門及各媒體業共同研究,當發現有人陰謀發動暴亂、製造事端及刑事行為之時,應否阻止他們透過各網站及服務來相互聯繫。」

  他並說,他已詢問警方是否需要任何新的權力來處理動亂。

  事實證明,這場騷亂,社交媒體的臉書、推特及黑莓手機即時通訊,都起了一定作用,尤其黑莓手機即時通訊因為具有加密功能而被滋事者更多利用來召集生事。

兩人在臉書上煽動暴亂,重判入獄4年
  騷動過後,已有超過1700人被捕,其中多人因為曾以黑莓手機即時通訊,或在臉書及推特上,發佈煽動暴亂的訊息而被拘控,並都被迅即提上法庭審訊。判刑最重的其中兩人,本星期二在英格蘭西北部的Cheshire郡法庭,因為曾使用臉書煽動暴亂,各被重判入獄4年。兩人所煽動的暴亂,因為當地警方及時截獲訊息,部署防範,制止了事端發生。

  卡梅倫在下議院緊急會議上發表的言論,在一向奉行網絡自由的英國社會,自然惹起軒然大波,多個鼓吹網路言論自由的團體連日來紛紛表態,提出強烈反對。

  一個此類組織Open Rights Group的總監Jim Killock表示:「維護社會秩序的工作應該對症下藥,針對實際犯罪者,輔之以法庭來捍衛治安。至於誰才可判斷某人正在計劃暴動生事? 這只該由法庭裁決。如果不經法庭審理而為,那麼將來必會招致一些私營公司及警方胡亂濫行此事。」
  「同時,公眾也有保護通訊安全的權利。工商百業、政治以至言論自由,都繫賴於通訊的安全性和隱私性。卡梅倫不可因為社會上一小撮人的行為,而侵害到廣大人民的根本需要。」

自民黨醞釀強烈反對
  卡梅倫的言論,連他聯合政府的拍檔自民黨也不敢苟同。自民黨人已計劃在即將舉行的黨代表秋季大會上正式通過一項修正案,堅定立場,反對管制社交媒體的任何舉措。修正案名為《保障互聯網基本自由》,倘若自民黨黨代表大會屆時予以通過,無疑將對聯合政府拍檔的保守黨大潑冷水,而雙方合作關係定必受到影響。

  事實上,卡梅倫在互聯網的相關問題上,也確實自打嘴巴,一時一樣。在今年2月北非中東革命浪潮方殷之時,他曾盛讚社交媒體有助訊息迅速傳播,又曾大聲疾呼當時的埃及和其他北非國家切勿管制社交媒體,不要侵害人民的言論自由。

  但今時今日,當英國本土出事時,他則大加撻伐,改口說社交媒體已被暴徒濫用了,所以正在考慮應否必要時強加管制。

新華社讚揚卡梅倫改變立場
  不難想像,卡梅倫的言論則受到中國大陸予以好評。大陸一向厲行網管,大陸官方新華社除重點報導卡梅倫這番言論外,本星期一還有評論文章讚揚卡梅倫在這一問題上改變立場,實乃明智之極。文章又暢談「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對互聯網實行適當監管,既是合法的,也是有所必要的」。
  在處理整個事件過程中,英國警方對於應否管制社交媒體,則顯得更為審慎,不敢造次。倫敦署理警察總長Tim Godwin在8月16日星期二在下議院內政事務委員會上作證時承認,在上星期騷動的高峰期間,警方曾一度考慮應否要求政府馬上封鎖各社交媒體,但考慮還考慮,始終沒有魯莽提出此事。

  Tim Godwin表示:「我們確曾考慮尋求法律依據將社交媒體關掉。不過,因合法性大有問題而作罷。」他又說,警方本身並無這種管制權力。

  Tim Godwin並表示,警方在現階段並不打算向政府爭取在這方面的新的權力。

警方截獲訊息,成功防範事態惡化
  其實,對於警方來說,社交媒體有利有弊,在控制騷亂上,則有其可取之處。警方表示,滋事者用之搞事,但警方也用得著它來知曉滋事者的活動訊息,對防止罪案發生或破案,大有幫助。若全管制了,反而少了知敵的情報呢。

  警方表示,滋事份子曾計劃對奧運場館、牛津圓環一帶商店、在東倫敦及西倫敦的兩處購物中心,發動事端,但都被警方及時查到訊息。可笑的是,警方主要是從騷動被捕者的黑莓手機上,查到這些加密的行動計劃訊息,得以防範事情發生。

  據警方表示,在8月8日騷亂最高峰期,在倫敦的32個區,有22個區當日都曾發生搶掠商店及縱火破壞事件。其他大城市曼徹斯特、伯明翰、利物浦、利茲等地,騷亂也普遍發生。

  但無論如何,英國警方仍屬慢了手腳。英國首長級警官協會會長Hugh Orde爵士表示,騷亂事出突然,非有組織性,警方事前也毫無頭緒會有騷亂發生。直至事情開始發生後,有人被捕,從而得以截查訊息,成功阻止事態進一步惡化。這或可說是警方亡羊補牢得法。

  根據卡梅倫所說的步驟,英國內相文翠珊(Theresa May)日內將與社交媒體各大公司聯繫,研究在必要時暫停各網絡服務的可能性。

  不過,騷亂現已平息,在事態降溫之後,這一被譏諷為跟中國大陸看齊的想法,將必繼續引來英國社會上下強烈反應。說不定,卡梅倫審時度勢,不了了之,也是大有可能的。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

可參閱報導:
David Cameron considers banning suspected rioters from social media | Media | guardian.co.uk

Lib Dems signal opposition to curbs on social media networks | UK news | guardian.co.uk

England riots: pair jailed for four years for using Facebook to incite disorder | UK news | guardian.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