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新防會)近日完成八月觀察報告,指出部分報紙違法刊登中國廣告有增無減,政府除依法處置,且應比照置入性廣告辦法,加以規範。同時,藝人八卦新聞氾濫,尤其謝霆鋒和張柏芝婚變,高凌風和金友莊婚姻風波,報導巨細靡遺,且無視其無辜童稚,八月間照片竟重覆刊達數十次之多,嚴重違背新聞倫理道德規範,不宜任其持續。

  八月各主要報紙的「烏龍新聞」評比(含未註明政府機構、置入性新聞、中國廣告及中國招商新聞做置入計算。參見附表一、二),依序為:聯合報10則(中國8則)、中國時報9則(含置入3則、中國4則、更正1則)、聯合晚報8則(中國5則)、蘋果日報8則(含置入1則、更正4則)、自由時報1則。合計35則,刊「更正」者5則。而八月違反新聞倫理道德規範的示意圖和照片,依序為:蘋果日報18則(含自殺6則)、中國時報9則(含自殺4則)、聯合報7則(含自殺6則)、自由時報5則(含自殺4則);合計39則(含自殺20則)(請參見烏龍新聞報告,及附件一、二

中國廣告氾濫問題值得重視
  據新防會登錄,今年元月至八月部分報紙的「中國廣告」,合計為55則,加上去年六月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訂後的中國廣告119則,累計高達174則。有關中國前來台灣招商文宣或招攬旅遊的違法廣告,始終停留在執法不嚴,或未能修改符合現況的兩岸相關法規,致使現有法令形同具文,部分報紙照刊不誤,造成不公平的競爭。復因利之所趨,部分媒體寧冒違法風險,依然我行我素。倘無適切法令規範管理,未來台灣媒體勢將看中國「大客戶」臉色,自然容易受左右。

  新防會建議,與其任令中國廣告氾濫,不斷呈現負面效應,不如務實地研訂比照「政府廣告」模式納入規範,或克有濟。否則,非僅使現行兩岸相關法規形同具文,挫傷公權力,亦易使媒體恣意妄為,失去公信力,甚且造成國家安全的危機,使政府、媒體、人民三輸,實宜允執闕中,研訂符合兩岸實況及安全可行的法規解決,才能克竟事功。

八卦新聞報導 連續劇化
  高凌風、金友莊的婚姻危機新聞亦復如此,從一連串類似「連續劇」的報導手法,便不難看出媒體的荒腔走板,已到了「主客易位」的地步!例如高金的故事,便先從:「前後兩任妻子都不甩 高凌風慘過情人節」開始,接著「『他忌妒我越來越年輕』抽脂、隆乳…金友莊整高凌風」、「小金被拍疑劈腿 高凌風:千刀萬刀插我心」、「高凌風老婆 七夕喇舌眼鏡男 難堪父親節 金友莊背夫搞曖昧 高凌風:千刀萬剮」、「婚變風波向小牛牛示愛?金友莊關臉書」、……但故事到此似只是「告一段落」,欲知高金是否真為鋒芝的翻版,只有下回再看媒體的「各顯神通」分曉了。

  顯然,媒體在新聞倫理道德規範方面,有加強自律必要。媒體亦須符合近代民主多元開放社會的需求,重視人權,和有減少傷害(包括老弱婦孺、青少年、弱勢等)的同理心,以保障他們的權益,同時尋求新聞倫理道德規範的最大公約數,使知性、理性、感性、娛樂得以兼顧。

新媒體興起也不代表新聞專業變遷
  由於新興科技與新聞自由間的拉鋸戰,不只是台灣,亦是全球媒體都面臨的共同挑戰與,使得此次九月廿五日在台北舉行三天的國際新聞協會(IPI)第60屆年會備受矚目,討論議題包括「新聞自由的絆腳石:英國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事件」、「報導北韓」、「臉書革命:媒體與北非、中東變革」等。謹舉箇中犖犖大者,俾提供媒體同業參考和省思。例如IPI總會理事長艾柏禮(Carl Eugen Eberle)就觀察到當新聞自由承受的壓力變大時,微博、社群網路與YouTube等影音交流網站,就很快地成為龐大且強有力的新聞資訊來源,包括不久前舉世見證了北非數個政權垮台,而新興管道快速傳播,正是主因。

  然則,「消息可靠嗎?我們看到的和聽到的有證據嗎?」

  儘管新科技讓新聞媒體有了新的面貌,但也考驗新聞記者對科技工具的掌握能力。

  英國廣播公司(BBC)執行長湯普森也說,網路時代毋須昂貴的調查,「像維基解密就可揭露很多事件」,但準確率不佳,若無知名媒體把關,可信度將大有問題。

  在此次國際新聞協會表揚傑出的新聞從業人員中,以「手寫新聞」獲特別獎的日本石卷「日日新聞」最受注目。該報總編輯武內宏之和他的採訪團隊,在日本三一一強震後,堅持「發行」六天手寫報紙,為災民的忐忑不安尋找出口。這家小報社在城市被海嘯吞沒,斷水斷電,而避難所災民又最關心則是自家附近的災情之時,武內宏和社長近江弘一於三月十一日當晚,決定隔天照常發行這分一九一二年創刊的晚報。武內說:「光是災情報導對災民心理創傷大,也要寫一些帶給他們期望的報導」。在搶救出來的印刷白紙上,編輯第一分「手寫報紙」,另五分拷貝,由社內職員抄寫。三月十二日下午三點,日日新聞由一位年輕職員踩過破碎的道路,送往六個避難所。有一位記者的家被沖走,武內的家淹到一公尺半高,家人到二樓避難,躲過一劫;武內說,統計至今,石卷市死亡、失蹤達五千人。

  為何拚死要出報?武內說,明年創報百周年,不想留下「不良紀錄」,且「要向前輩記者看齊」。仍堅持以簽字筆手寫報紙,每天有六張拷貝,貼在避難所的牆上,直到災後第七天電力恢復。 這六天手寫報紙被美國新聞博物館收藏,編輯團隊的努力令人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