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度新增的平面調查報導獎,意外從缺。頒獎人世新大學教授翁秀琪表示,這個獎項在五位評審三度開會和討論後,最後仍基於求好心切,認為首度開設這個獎項應具有代表性、啟發性的作品獲獎,因此最後決議從缺。

  平面類新聞攝影獎由慈濟月刊的〈巴基斯坦,世紀洪患後〉拿下,由於獲獎攝影者蕭耀華人在香港,請他人代表領獎並發表得獎感言。「攝影,特別是職業攝影,不是一個人就可以搞定」蕭耀華感謝在巴基斯坦拍攝這部作品時,獲得大愛電視台同仁、慈濟功德會師兄以及巴基斯坦當地友人的協助,才能順利拍攝。

  平面國際新聞報導獎,由今周刊〈以色列荒漠奇蹟〉獲獎,記者群在以色列沙漠穿梭了一個禮拜,從以色列看台灣的水資源,也對比以色列和台灣的缺水問題,評審認為,該專題採訪嚴謹,也有助於台灣正視水資源的問題。

  「這個社會對政治的議題討論太多,對社會正義的關注太少」獲得平面新聞評論獎殊榮的于國欽侃侃而談,他的作品工商時報〈政府施政準則應置於社會正義的基礎上〉獲得評審青睞。于國欽認為許多正義都要等到大批民眾上街頭才會被大眾注意,「選舉之下產生的福利,不是真正的福利;抗爭之下產生的正義,不是真正的正義。」期望藉由撰寫社論能督促政府,讓真正的正義能夠實行。

  競爭激烈的新聞專題獎頒給商業週刊的〈影響全世界的60公里〉,評審認為記者呂國真、萬年生以在地化角度出發,報導台中的工業部落,涵蓋全局觀點和人物寫照,兼具廣深特點。

  平面即時新聞獎由蘋果日報以〈白玫瑰震撼-性侵幼童輕判引人民怒吼系列報導〉奪獎,代表領獎的記者郭芷余當場喜極而泣說:「這個獎項對蘋果(日報)所有記者來說是莫大的鼓舞。」賴心瑩則說:「這個獎項證明蘋果新聞有能力帶領社會向上提升。」

卓新獎廣播類 食品、人權議題受重視
  廣播類共分為即時新聞獎與專題新聞獎。「在新媒體環繞之下,廣播的地位永遠屹立不搖」即時新聞獎頒獎人張錦華覺得,廣播能監督環境與解釋社會的價值,是相當貼近大眾的聲音。

  廣播類即時新聞獎由警察廣播電台的〈塑化劑風暴〉獲獎,受獎人張子榮對於電台第三次獲獎感到開心,但也感慨近兩年由於人力短缺,是警廣新聞部最艱困的兩年,但是他們會繼續努力,不因獲獎而自滿,繼續提供大眾優質新聞。而評審認為,警廣在這個民生議題做了全面完整的即時報導,值得嘉許。

  廣播類專題新聞獎則頒給中央廣播電台的詹婉如,以〈她們是非賣品,追蹤台灣現代奴工事件〉獲獎,這是她第二度得此殊榮,她表示特別想抱回今年的獎座,因為在整個採訪過程中,她聽到了這群被台灣社會忽視的外籍移工親口控訴在台灣受到的不公平對待,讓她更想把這些真實的故事告訴大家,希望喚起重視。詹婉如說道:「我在採訪過程中,聽到她們這樣控訴說『他們為什麼這樣對待我』的『他們』,其實就是我們台灣這些欺負她們的人,我聽到的時候其實我是羞愧的,我真的沒有辦法再做這樣的新聞、這樣的報導,可是我告訴自己,我只有更努力去做,把她們的故事寫出來,我才能對得起她們跟我說的故事。」

卓新獎電視類 獨立報導 李惠仁勇氣博得眾人欽佩
  備受矚目的電視類調查新聞獎,先由頒獎人關尚仁陳述得獎原則。「調查報導,揭露真相。專業堅持,弘揚公義」他將原本典禮主題略加修改,關尚仁強調,就是以這四個原則選出作品。

  調查新聞獎得獎作品揭曉,是李惠仁以獨立導演身份、花費長達6年時間拍攝的紀錄片〈不能戳的秘密〉奪魁。現場頓時響起如雷的歡呼聲,給予李惠仁最真摯的肯定。一聽到是自己獲獎,李惠仁激動地與關尚仁相擁,更在致詞時一度哽咽。「我第一次這麼期待自己能夠得獎……因為意義非凡。」他回想那段鞎困的採訪過程,當時聽聞農委會隱匿禽流感疫情,便立刻展開調查,卻時常收到農委會的警告簡訊,要求他適可而止,他只好不甘示弱的上傳拍下的影片,要農委會好自為之。李惠仁透露,家人曾擔心他的安危,但他仍秉持記者追求真相的特質,勇敢追尋,堅定不移的勇氣博得同業敬佩。

  電視類國際報導獎由公共電視以〈熱鬪甲子園,野球留學夢〉拿下,此作品從日本甲子園的傳統入手,同時觸及台灣棒球環境與棒球員的問題,評審認為是國內媒體運動報導之難得佳作。得獎記者卓冠齊獲獎後感謝卓新講對於運動類新聞的支持,也談到她自己在製作這個專題時,是挺著七個月身孕在為專題奔波,精神令人佩服。

  專題新聞獎由民視以點出農業產銷問題的〈農業解碼系列,尋找菜蟲系列報導〉奪獎,民視記者們從產地、批發、到市場,深度檢視民眾長久的質疑,點出農業產銷結構問題的主因是供過於求、產銷失衡。「希望我們的努力,可以激起台灣農業一點點改變的力量。」得獎者黃兆徽說道。

  即時新聞獎則由台視以〈紐西蘭地震〉拿下,「長官只叮嚀我們一件事情:一定要注意安全,平安的回來。」得獎者林益如談起在紐西蘭發生大地震後,克服萬難前往基督城的歷程。「我想要謝謝賈伯斯,發明這麼好的手機。」張倫昌說,科技日新月異,也改變或輔助記者採訪方法,他說當時沒有辦法傳回影音時,便用智慧型手機傳回第一手珍貴畫面。

  典禮接近尾聲,最後一項每日新聞獎出爐,評審們以書面意見表示現在的每日新聞常濫用獨家,標題失真,字幕又不斷出錯,又因新聞價值的偏差造成娛樂化、市場化、從眾化等情況,未符合評審標準的新聞比比皆是,故今年每日新聞獎項予以從缺處理,希望藉此督促每日新聞加強新聞品質。

  第十屆的卓越新聞獎暨曾虛白先生新聞獎頒獎典禮,便在評審委員對於每日新聞獎高標準的措辭,現場譁然情緒中畫下句點。 主持人邱家宜最後對著台下宣布,典禮圓滿結束,恭喜所有得獎人,期望大家繼續努力,報導真相,堅持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