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定期贊助座談節目The Future of News,透過邀請美國新聞領域中知名的「大咖」,以論壇的方式討論新聞的未來。本期卓越新聞獎基金《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將介紹期中一場討論,論壇主題為新聞與公眾信任(原播映時間為2009年10月16日),內容探討數位時代的全球新聞現況與發展。內容十分精彩,請參見以下編譯座談的精彩實錄內容:
新聞媒體等同公眾力量,為公眾權益而努力,並督促政府誠實執政,71%的美國大眾視媒體為監督政府之必要。未來新聞媒體是否將走向全民監督?
資深新聞人與作家Alex S. Jones (哈佛管理學院Shorenstein Center)指出,現今收看有線電視的大眾,對於談話性節目的內容愈來愈失望,因為真相模糊不清,在這個資訊交雜的大環境下,真相不復存在。究竟何種資訊來源值得信任,如何在媒體世界裡捍衛公眾信任,正是今日主題,也是未來新聞趨勢。
今日特別來賓都對美國本土新聞與公眾權益有相當深入的研究。Farai Chideya身兼新聞工作者與作家,也擔任國家公共廣播(National Public Radio, NPR)的新聞節目監製。Dan Rather終生奉獻於新聞工作,廣受好評,揭露許多重大事件並預測新聞,目前經營個人同名新聞網站Dan Rather Reports。
主持人問:當今新聞媒體是否已淪為取悅大眾的製作導向?
Dan:整體而言是的,自二次大戰期間到九零年代,新聞播報向來嚴謹,但如今全然以取悅大眾為導向。
Farai:其實差別在於社會階級,中產以上階級是新聞的主要收視族群,因此新聞常著重於經濟相關報導,這關乎人口統計,正好也與民生問題息息相關。收入未達水平的族群就相對容易被忽略,這是最明顯的區隔。
主持人問: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與其他媒體機構,是否仍繼續迎合大眾興趣?
Dan:並非只針對大眾,美國新聞工作的問題在於新聞的私有化、政治化、通俗化。當我提到私有化,指的是層出不窮的媒體標的,從有線電視到網際網路,所有資訊都只為迎合特定政黨的收視族群,不管是民主黨或共和黨,這樣的派系劃分對美國實非好事。
主持人問:迎合特定族群是否使得新聞媒體的業績壓力相對減少?更能自由獨立的報導?
Farai:新興大眾節目正蓬勃發展中,財務平衡與新聞倫理須兩者兼顧;所有關於報紙的新聞訓練,無論大眾或商業,媒體立場總是不確定的;當人們瀏覽“Propublica"(紐約曼哈頓非營利新聞機構)這類網站裡,那些以取悅大眾為導向的資訊,再看到柏克萊大學與北加州最具規模公共電視台(KQED,連結http://www.kqed.org/)的合作,其中主要的創辦人來自當地,新興大眾媒體的根基可見一斑。
請繼續參見,新聞的未來:新聞與公眾信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