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聞工作創立的新方法、新商機與新地點以及未來新聞趨勢
  “Propublica”網站結合穩健創辦的“Pertaco”案例,提供以大眾興趣為導向的調查報導,包括陷入困境、勵志故事、財政援助等,不但可以追蹤錢財流向,民眾更能追蹤各州機構的現況,如紐約州就是承蒙AIG美國國際集團的援助。
  “Propublica”相當樂於分享資訊:「請大家盡其所能的轉載我們的網站內容,只要記得註明來源並勿任意修改。」
  另外“Propublica”也與同業如紐約時報的“60 minutes”合作,堪稱未來新聞的新趨勢。

主持人問:身為新聞楷模,Dan你曾採訪過如越戰、水門案等重大事件,HD網路和“Propublica”或其他網站是否也有同樣影響力?
Dan:沒辦法,現在絕大多數尤其是非新聞工作者的人,雖常被誘導購買許多商品,但至少他們相信報紙等同一種隱性的公眾信任。我們的確趨向商業化,但我們也明白雖以取悅大眾為導向,仍須以公眾信任為主軸運作,而不適僅只是謀利,這也正是主流媒體的責任。

主持人問:新聞工作者的未來?媒體對於公眾信任的設想是否周全?
Farai:這取決於如何定義新聞工作者的未來,顯然我們正打造新聞工作者的未來,協助他們如何在此工作結構中學習;新聞工作的學術環境包含學校與課程,已經陸續結合嶄新的科技,並且促進新聞倫理傳統的傳承;然而,網路也令人畏懼,許多人以為自己跨越袖手旁觀的界線,就等同新聞工作者,其實他們永遠都不會賺到錢,也難以成為一個真正的新聞工作者。

主持人問:這些人會否思考到公眾信任(的重要)?
Farai:其實是把許多元素放到一個類似混合器中,調查報導或服務社群,都是新聞工作中的不同元素,我們必須列出清單,將各種元素集合在一起,同時掌握技巧與公眾期望。

Alex S. Jones:新聞產業有義務以公眾權益為主軸,傳統所依循的新聞工作價值如何延續?
Dan:我很推薦Alex S. Jones的著作,他堅持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思考如何保存新聞工作的嚴謹態度,並非只是後知後覺、報導事件、盲從表面,在每個電視新聞與廣播現場,特別是紐約時報或華盛頓日報,這也正是我們所說的延續,如何在報導新聞的同時還能兼顧財務平衡與保持嚴謹是項挑戰。
Farai:我和其他人正著手所謂的「公民寫新聞」,也就是未曾受過專業新聞工作訓練的公民,一種民間的新興媒體模式,訓練給薪的新聞公民,教導他們調查資訊,確保新聞工作風格,同時鼓勵他們實作練習,量產資訊。
Dan:或許可行,但須由訓練有素的新聞主播來播報。
Farai:電腦儼然已成統籌資訊的主角,假如能夠創造一個完善的新聞公民網絡,並由專業的新聞工作者衡量相關資訊的信度,因為資訊聚集已是必然,問題出在沒有足夠媒介來過濾資訊的效度。

常見許多關於媒體傾向與信賴的討論,大眾族群也慣於認同當權的既得利益者。以下是相關網站介紹。

記者報導:Fair網站是提供保守派評論的自由媒體機構,使用他們的線上資源可以閱讀部分回溯至1987年的文章,或是收聽即時廣播節目CounterSpin,這邊結合了先進科技來呈現多元平台的資訊。另外,保守派媒體資源中心MRC網站,同樣擁有許多可供瀏覽值得一看的新聞資源。接著是NewsBusters網站,其中名為NewsBusted的諷刺影片內容源自新聞案件。

主持人問:經歷“60 minutes”時事新聞後,放大檢驗算是幫助或是新聞工作包袱?
Dan:算是幫助,人們向來暢所欲言,困難點在於偏見這個字眼始終存在,新聞裡也總有偏見,偏見也常左右人們判斷,例如傾右就看不到左派的觀點;沒人是完美的,沒人可以永無偏見,而新聞工作者的考驗在於不斷嘗試與有無成果,事件整體與新聞工作的平衡並無制式準則,我們知道事實並加以討論,卻還是無從得知真相,除非能夠取得相關書面文件,畢竟新聞工作者的角色就是挖掘真相。

現場觀眾Eugenia Finizio(Pittsburgh, PA):身為新聞工作者,如何看待資訊的來源並選擇相信與否?
Farai:我很推崇耕耘原始資料,最佳建議就是在需要人們提供消息之前及早與他們交談,這樣才能真正認識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