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theragblog.blogspot.tw/2010/03/robert-jensen-collapse-of-journalismthe.html )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英國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所寫的名著《雙城記》的經典開場白,一語道盡了法國大革命的那個時代,好壞兼具,處在這個亂世的人們,生活能好也能壞,一切都考驗著人們的智慧,如何引領自己走向好的一面,或者停留在壞的局面。
狄更斯的這段話,實際上也十分能夠貼切地套用在台灣的新聞現況。自1980年代解嚴之後,雖然台灣媒體獲得了空前的自由報導空間,然而商業化的新聞媒體,為了追求收視率、商業利潤,開始出現了一窩蜂地血腥、暴力、色情、捏造新聞的手段,說台灣陷在媒體亂象,實不為過。
台灣處在新聞亂象的現在進行式,壞新聞正日日腐化、侵蝕台灣社會。不少公民發出不滿的聲音,而媒改團體更憂心新聞的副作用,長期透過監督批判,努力揪出壞新聞,期望建立制度來改革新聞媒體的亂象。
成立屆滿十年的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除了用卓越新聞獎來鼓勵更多專業新聞工作者製作好新聞,也開始思考,是否能夠用正面鼓勵的方式,讓更多公民了解新聞的重要、好新聞的必要,讓社會有更多好新聞的社會想像。
台大新聞所張錦華教授同時是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在好新聞大家踹共徵文頒獎典禮上的一席話,為追求好新聞的社會想像,下了一個絕佳的註腳:
新聞太重要了
新聞可以改變一個政策、它可以推倒一個內閣、它可以改變一個國家、它也可以掀起一場戰爭,更可以記錄一段不容竄改的歷史;但是它也可以很小,可以讓我們知道,今天是不是要下雨了?在我們去買菜的時候,讓我們知道是不是菜價要漲了?
有人讀了一則好新聞,可能改變他/她的一生;也有人讀了一則不好的新聞,可能就此結束了人生。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說,好新聞是不孤單的。透過好新聞大家踹共徵文,今年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邀請各新聞台當家主播、文化名人、傳播學者以及向社會大眾徵文,讓大家一起用140字來說出自己心目中的好新聞,最後有超過1000個人以上的熱烈參與,連台灣天團五月天主唱阿信,看到活動也忍不住在自己網路發聲,用18字定義好新聞。
未來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將出版好新聞專書,內容將收錄了公民和名人的好新聞定義,更邀請卓越新聞獎的得主,"獻聲"說出他/她們心目中的好新聞,或者影響他投入新聞業的作品,書中還有這1000則以上的好新聞定義的分析討論。未來大家不僅可以透過好新聞專書,看到眾人的好新聞精彩定義,更可以看見,處在新聞亂象中的各行各業的人們,如何用自己的熱情和智慧,參與、推動一個好新聞的台灣想像。
日後,卓越新聞獎也將持續的鼓勵更多人,參與好新聞的發聲,集結大家的熱情、點燃好新聞的動力,讓台灣早日能走出最壞的新聞時代,走向最好的新聞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