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記者協會會長陳曉宜(中間黑衣女)遞交陳情書給旺中集團,現場秩序混亂。
萬眾矚目的記者節大遊行於9月1日下午正式登場,這場由記者協會、媒體改造學社等社會團體發起「你好大,我不怕的遊行活動,號召有5000多的自願參與的公民,是堪稱台灣媒改運動史上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遊行活動,目的在反對旺中併購案造成媒體壟斷、新聞自由壓迫等問題。
來自全台各地關心媒改議題的人們,頂著烈日上街頭,從艋舺大道的中時大樓前起走,一路步行到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行經台北車站前街道時,他們慢下腳步、齊呼口號、高唱「反媒體壟斷」戰歌,同時還有人表演起行動劇,要求旺中集團為打壓學者黃國昌道歉,呼籲NCC制定媒體壟斷法,防止言論集中化,保障台灣新聞自由。
遊行群眾不分老少 一同上街呼喊訴求
此次遊行獲得全台各地廣大學生族群、學者、教授、前中時員工響應,學生們不分科系,一致表達對媒體壟斷、未來就業環境的堪慮,此外,還有許多上班族、銀髮族選擇走上街頭,以布條、手繪圖畫表達心聲。
說明:示威者以知名電影人物鬼娃洽吉諷刺旺旺。
來自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的魯世博同學,認為社會正義須被實踐,對於社會上不公不義的事情應該致力參與。他說:「新聞自由是實踐社會正義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弱勢發聲的過程。」因此,他憂心未來如果媒體被壟斷,弱勢將無媒體管道能夠求助。
陽明大學「有意思社」社員侯昱堂,引述80年代末民運時當紅的明星合唱《歷史的傷口》其中一句歌詞「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他說,當時學生面對的是坦克跟機關槍,但如今面對的,卻是無形的巨獸,因此,他手持遊行時的刊板上寫下:「只怕睜開眼睛,還是依舊看不見」重申拒絕媒體巨獸的訴求。
不滿中國時報公器私用、以大篇幅報導圍剿反旺中學者黃國昌,日前請辭國際新聞中心主任的閻紀宇,更製作大型布幔寫著:「不為鷹犬」、「旺中不倒、台灣不倒」等字眼,參加遊行。
說明:前中時國際新聞中心主任的閻紀宇(左三)手持「不為鷹犬」布幔。
高齡78歲的田孟淑,人稱「田媽媽」的她,投身台灣民主運動半個世紀,當天也坐著輪椅前來力挺遊行,她說:「台灣是個民主的國家,應該讓每一種聲音都能被聽見。」她看到如此多的年輕人走上街頭,相當欣慰,也希望台灣的媒體因此越來越好。
交通大學傳播學生學生劉嘉偉說:「台灣這幾年來的媒體政策,逐漸朝向『結構上』的解除管制,壟斷議題再現。」他強調,遊行的訴求並不是完全針對旺中集團,而是以此作為切入點,讓NCC針對壟斷議題做出更完整的政策。他表示,這次交大傳播所共四十多人參加遊行,因為大家未來的志業仍是希望到媒體服務,不樂見媒體環境繼續惡化。
中時大樓以布條回應遊行隊伍 學生:模糊焦點
說明:中時透過布幔回應遊行群眾:「誰好大?誰可怕?旺中案的報導《蘋果日報》400則,《中時》92則,誰才是媒體怪獸。」
面對龐大的遊行隊伍,中時也有備而來,透過布幔回應遊行群眾,以鮮紅色為底、白色大字寫下:「誰好大?誰可怕?旺中案的報導《蘋果日報》400則,《中時》92則,誰才是媒體怪獸。」等字眼表達抗議。
暨大社工所魯世博同學認為:「中時(媒體)跟蘋果(媒體)的戰爭,並不是活動訴求。而是中時作為媒體公器,卻用來維護自己私人利益。」
陽明醫學系侯昱堂也認為,旺中的布幔是沒有邏輯的,學生並沒有將蘋果認為是公正神聖的媒體,公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當天《中國時報》也發出聲明稿回應,除了表達「誰好大?誰可怕?」的說法,對於黃國昌教授的新聞處理,中時報導表示,雖強烈質疑卻從未作假。對於黃國昌,旺中已在8月29日正式向黃國昌表達歉意,並自認為報導禁得起考驗,歡迎各界持續監督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