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一名老牌電視藝人吉米•薩維爾爵士(Jimmy Savile)被揭發竟是一個大色狼,英國警方形容他生前是一個猖狂色情犯,40多年來疑曾遭他利用身份名氣而性侵非禮的人,包括成年女性及未成年少男少女,多達二百人以上。在社會輿論一片嘩然之下,幾十年來一直重用此人的英國廣播公司(BBC)也大受牽連,目前火上加油的是,BBC更因為一起相關的抽播節目事件而使其聲譽陷入50年來的最大危機。
BBC聲譽之所以受到考驗,主要還是因為其一向聲稱的編輯獨立自主方針似乎也出了疑問。事緣BBC晚間的重頭調查節目《新聞之夜》(Newsnight)在去年11月,即在84歲老藝人過身之後一個月,已對他被指於70年代涉嫌非禮4名未成年女性的事情進行過調查,拍成節目,但節目在臨播出前卻以所謂“基於編輯理由”被抽起未有播出,不過,此一理由一直受到相關製作人員質疑,內部也出現過重大爭拗。有關內情直至上星期才被一些製作人員公開出來。
BBC著名記者約翰‧辛普森(John Simpson)表示:「當時BBC處理手法非常差劣,當日何不一開始就照實播出,有什麼就播什麼嘛,而不致陷入如此重大信譽危機。」
目前,BBC內部已開始追查此事,並發表公開聲明稱,該項“基於編輯理由”並不確當,同時,當時決定抽起《新聞之夜》節目的節目主編彼德‧里蓬(Peter Rippon)現已暫時停職。看來,相關調查還有下文,BBC已經力圖澄清高層未曾向節目負責人員施壓,沒有發生過所謂影響編輯獨立的情事。
事件摻雜多個因素
本來人死為大,但英國人顯然在此類仁厚內涵方面,程度有別。原先,薩維爾的性侵非禮醜聞在眾多媒體交相撻伐之下,已經不斷升溫,皆因事情涉及幾方面的複雜因素。首先,縱使死無對證,但也因聲稱受害者人數眾多,很多垂垂老矣的當事人當年受辱時都還是未成年女性或男童,大抵難於啟齒,又或畏於權勢,惟有啞忍多年,現在既然有人帶頭投訴,便都不惜挺身而出,吐白受辱真相。若然立案調查,便有機會討回公道,也許,進一步下來,也有可能帶出索償機會。由於已故藝人遺下身家豐厚,兼且BBC此一龐大公營廣播機構倘有包庇劣行或疏失情事,也可成為索償對象,而英國是大有律師樂於替受害者奔走索償,賺取高額回報的。
另一因素是涉及一眾爵爺的體面問題,目前已有評論主張將薩維爾的爵銜除名。薩維爾當年是以藝壇傑出成就兼且樂於行善而獲封勛爵的,然而,英國大凡有辱封贈光環之事發生時,便總會有這類除名呼聲出現。歷年來,縱使受勳受封民眾已不下幾十萬,正是恆河沙數,但這一類的帝國光環,對於很多人來說,仍是趨之若鶩,也是好不珍惜的。
還有,更重大因素是BBC了,大概還是樹大招風吧。近年,受到《世界新聞報》(News of the World)竊聽醜聞影響的,主要是各商營報紙及雜誌的聲譽,而公營廣播機構BBC則似乎紋風不動,未受影響。竊聽醜聞獨立調查的對象,也主要是報業的運作情況,BBC一直都能幾乎置身事外。不過,在市場競爭而言,不論公營或私營媒體的受眾,既然大致相同,彼此便有互相競爭,也有矛盾存在。而今,BBC重用多年的節目主持身故後傳出性侵非禮醜聞,對於BBC曾否處理不當,無疑正是一眾商營媒體早已等待良久,伺機攻擊的好機會了。
各報紛紛大肆炒作
毫不意外地,已故藝人醜事在本月初由商營電視台獨立電視(ITV)首先在一個紀錄片節目揭發之後,多份暢銷報章馬上群起攻之,《太陽報》(The Sun),《每日郵報》(Daily Mail),《衛報》(The Guardian),《獨立報》(The Independent)顯然都絕不手軟,連日來紛由多個角度窮追猛打此事。
事實上,如非獨立電視本月初首先爆出此事,恐怕BBC不知幾時才迫於無奈肯由自己的調查報導節目自挖瘡疤,作出跟進報導。由此觀之,外界質疑BBC有cover-up(掩蓋醜聞)之嫌也非沒有根據的。
目前,各報評論集中攻擊的角度包括,非禮事情是否曾在BBC的地方內發生? BBC是否知情不報,姑息養奸? 有關主管為何不加嚴辦? BBC本身既有龐大的調查報導專組,為何自2009年,即在薩維爾過身前3年,雖已首次收到外界的性侵投訴,但兩年多來為何不聞不問? 後來出現的抽起《新聞之夜》節目事件,可有高層施壓影響編輯自主問題? 由此引伸的更重大問題則是,此一公營廣播機構有否監管上的問題? 總之,一眾商營媒體的口徑都是BBC恐怕難逃罪責,此事非要徹查不可。
再說是政治層面,在野工黨及多個保護婦孺團體都已把握機會大張旗鼓,為民請命,聲言不容婦女尤其未成年女性受辱,而執政保守黨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當然不敢後人,聲言必須嚴查此事。不過,對於工黨要求聯合政府應當成立一個整體性的獨立調查庭全面進行此事,政府方面則認為暫時無此必要。
多項獨立調查分頭進行
在各個因素交相影響之下,目前的情況是,不到兩星期已知共有多個獨立調查小組分頭追查此事,來日肯定好戲連場,不在話下。
其中,政府方面已委派一名律師凱特‧蘭帕德(Kate Lampard)主責對薩維爾曾經擔任過義工的4間公立醫院,調查有否非禮情事;在英國警方方面,首都警察部現正主導全國各地至少14支警隊進行有關調查,目前已接獲對薩維爾的投訴達400宗以上;同時,刑事檢察當局(The Crown Prosecution Service)已表示目前正在處理有關薩維爾在2009年涉嫌犯下的4宗性侵案件。
在國會方面,文化事務專責委員會本星期二已傳召BBC新任總經理(Director-General)喬治‧斯特爾(George Entwistle)出席委員會聆訊交代有關情況,對於《新聞之夜》去年臨時抽起有關薩維爾醜聞的節目一事,他表示乃該節目主編之決定,而管理層確不曾施壓影響有關決定。 在BBC內部方面,目前共有兩個獨立調查,一個由星空新聞台(Sky News)前任主管尼克‧波拉德(Nick Pollard)主持其事,調查《新聞之夜》臨時抽起節目的原委,預定在12月呈交報告;另一則由前任高等法院法官珍妮特‧史密斯夫人(Dame Janet Smith)負責調查薩維爾多年來在BBC任職期間的各項相關事情,在2013年初提交調查結果。此外,BBC還計劃稍後委任一名獨立人士,研究此一廣播機構內有否存在其他性騷擾等問題。
BBC最高管理層的BBC信託會自去年改由末代港督彭定康爵士(Lord Patten)掌舵,而在上月,總經理也剛剛換人,這正是新人上場後的首場重大考驗。新任總經理喬治‧斯特爾早年也曾擔任過《新聞之夜》的節目主編,而去年底當他仍任電視頻道主管時,對於臨時抽換節目一事,當然他也知情。而今,他們如何應對此場由薩維爾醜聞引致的信譽危機,表現如何,日內自有分曉。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可參閱報導:
BBC News – Jimmy Savile: BBC regrets dropped Newsnight investigation
Jimmy Savile row: Newsnight emails spark ‘crisis’ at BBC | Media | The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