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鵬 | 自由撰稿人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楊樺 | 臺灣師範大學環境科學教育所

圖片來源:美聯社

1隻露脊鯨浮出海面,噴出「V」字形水柱

新聞報導

  美國海軍在南喬治亞州和北佛羅里達州近海域,計畫斥資1億美元建造1處潛艦作戰演訓場。由於此海域太過靠近每年冬天露脊鯨(Right Whales) 繁衍幼鯨的棲地,恐威脅這群瀕臨絕種的海洋哺乳類。環保人士因而在2010年提出訴訟,力圖阻止該計畫。

  日前美國聯邦法官麗莎‧伍德(Lisa Wood)裁定,海軍必須以嚴格的標準來看待這項計畫對於鯨魚可能造成的危害,要求潛艦演訓場預定位置必須離露脊鯨棲地至少80公里。

  環保團體不滿這項判決,已提出上訴。美國人道協會(The Humane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海洋議題主任雪倫‧楊(Sharon Young)說,「我們不是要干擾國防安全,只是請海軍不要加速露脊鯨的滅絕。」

  同是控訴團體的南方環境法律中心(The Southern Environmental Law Center)指出,潛艦演訓基地的建造和演練,將會使露脊鯨暴露在巨大風險中,例如與潛艇相撞,或是受到潛艦聲納的傷害。

  潛艦作戰訓練場建造計畫主任簡‧尼森(Jene Nissen)說,海軍希望訓練場盡可能在2014年建造完成、2018年開始實施演訓。他說,「自從開始這場訴訟,海軍做了更深入的環境研究,結論更加確信演訓場興建不會危及露脊鯨。」

  不過海軍同意,今年11月到明年4月暫停演訓場興建計畫,以利露脊鯨洄游到較溫暖的南太平洋海域繁殖幼鯨。

  伍德法官的判決書中,引用軍事訓練、整備與國防安全等相關議題的判例,並說:「法官對於軍事機關的專業判斷,應該給予相當的尊重。」這就是說,法官支持海軍的說法,認為海軍的軍事訓練可以靠近露脊鯨的棲息地,並不會危及這群瀕臨絕種的動物。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露脊鯨是美大西洋露背鯨、北太平洋露背鯨以及南露背鯨三類大型鯨魚的統稱,目前在所有大型鯨魚中屬於最稀有的物種。

  根據美國海洋哺乳類動物研究室(National Marine Mammal Laboratory)指出,露脊鯨的繁衍不易,每隻露脊鯨大約成長到8歲才開始交配,母鯨受孕、懷胎13個月才能生下幼鯨,此後還要經過大約3到5年才能再懷孕。

  17到20世紀間,露脊鯨成為人類商業捕獵的對象,幾百年來露脊鯨全身各部位分別被用來製油、當食用肉和製衣的材料。同時因為海洋汙染、遭受船隻撞擊,而造成大量的鯨魚死傷。

  露脊鯨是群棲性動物,近年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主導的科學團隊發現,海上船隻發出的低頻噪音,成為鯨群間的溝通障礙;瀕臨滅絕的露脊鯨,依賴聽覺遠超過視覺,長期的噪音使鯨群陷入「噪音干擾」,將阻礙他們覓食、求偶、避開獵食者及照顧幼鯨等能力。(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楊昊|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資料來源:美聯社2012年9月14日紐西蘭訊/記者Nick Perry

學術分類:生物醫農 >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
標籤:鯨、海洋、懷孕

延伸學習:

美國海洋哺乳類動物研究室(National Marine Mammal Laboratory)

原文首刊於國科會科技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