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的新聞研究機構哈佛大學尼曼新聞研究室(Nieman Journalism Lab)發佈了對新一年2013年新聞事業十大預測,內容發人深省,可以共賞:

1.都市報業還剩半條命:目前還在經營的報社,只有5年前的一半。

2.轉型成風:二十多家大報紛紛倣效《紐約時報》的做法,令發行收入超越廣告收入,按逐年計。

3.“獎牌報紙”(trophy newspapers)面世:報紙身價大跌,如美國論壇報業集團(Tribune)旗下8家報紙的總市值只及5年前的十分之一。很多平貨,何不買一兩份來為面子貼光。

4.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繼續對跨媒體問題爭論不休:所謂多平臺的抽象概念,始終理順不來;報紙及電視台整合之後,反而新聞少了,公共服務少了,生存能力也少了,不見得跨媒體整合帶來好處。

5.10倍:網站設計人才的工作崗位的數量。

6.5倍:為報業提供服務的網站服務公司的數量。

7.瓜分全球互聯網新聞殖民地:就如1884年舉行的柏林會議,各全球性報業集團將實行瓜分地盤,各自佈置互聯網新聞殖民地,已先行者為《華爾街日報》之在德國,及《紐約時報》之在中國和巴西。

8.傳媒人物片開拍:關於高齡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奮鬥史的影片將於2015年推出,著名演員丹尼爾‧戴‧路易士(Daniel Day Lewis)擔綱演出。

9.iPhone上的語音識別系統Siri要懂得回答問題:請問我訂的報紙可以今天送來嗎?

10.麗蓓嘉‧布魯克:新聞集團英國公司前行政總裁麗蓓嘉‧布魯克(Rebekah Brooks)將試圖洗脫蘇格蘭場警方對她涉嫌行賄的控訴。

  同時,據尼曼新聞研究室分析指出,各新聞機構真正的多平臺、多媒體的新聞產製還會在摸索階段,未見成熟,難度比原先預期的大。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

可參閱報導/網站:
The arrival of trophy newspapers Nieman Journalism 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