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與旺旺集團負責人蔡衍明合資175億元,要入主壹傳媒,但是金管會約談辜仲諒,明確告知辜仲諒必須嚴格遵守產業與金融分離原則,辜仲諒持有壹傳媒股權必須低於20%,而且禁止主導、控制壹傳媒,導致此交易案產生變數。原訂辜仲諒、王文淵與蔡衍明的持股比例分別是34%、34%與32%,卻因辜仲諒的持股不得超過兩成,至11月28日凌晨正式簽約後,平面媒體報導龍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世聰與台灣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泰宏為第四與第五買家,為整起交易案投下震撼彈。

產金分離是啥米碗糕?
  媒體的主管機關並非金管會,但因為併購壹傳媒的買方是中信金控的實質關係人辜仲諒,為了避免金融秩序大亂,金管會才基於職權告誡辜仲諒,應落實產金分離政策。產金分離原則,看似防範媒介所有權的集中,但實際上,卻是金管會管理金融秩序的工具。
  在《金融控股公司法》與《保險法》皆明文規定產業與金融分離原則,是指經營金融產業與一般產業的老板,不得為同一人或關係人。人民因為信賴銀行,將自己賺的錢存入銀行,如果產業與金融關係太過密切,金融業者有可能任意貸款予自己經營的公司,導致金融秩序大亂,人民無法拿回存款。所以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要求經營中信金控的辜仲諒到會說明,並要求辜仲諒依法持股不得超過兩成,且不得主導、控制壹傳媒的經營。
  然而近年來幾個大的媒體併購案中,經營媒體的金融業者何止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還包括富邦金控負責人蔡明忠、蔡明興與旺旺集團負責人蔡衍明。蔡家兄弟持有富邦momo台與台固媒體(第四大MSO)。2010年,蔡家兄弟以私人名義成立大富媒體公司,併購凱擘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MSO),背離產金分離政策。壹傳媒傳出出售消息時,蔡明忠就表達想要收購的意思。但卻被金管會約談,希望落實產金分離,蔡明忠才轉為低調。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劉靜怡投書《自由時報》,要求金管會執行產金分離不能挑對象。她提及旺旺集團蔡衍明家族持有旺旺友聯產物保險公司65%的股權,也違反《保險法》的產金分離原則,而金管會僅要求辜仲諒入主壹傳媒持股不得超過兩成,卻未以同樣標準要求蔡衍明,令人費解。
  台聯黨立法委員許忠信於11月29日舉行記者會表示,保戶繳納保費後獲得保單,如同存戶將款項存在銀行後取得存單,保險業與銀行業同樣是吸收大眾款項,聚存很多大眾資金,清償能力若是受損,受牽連的也是保戶與存戶。台灣產險公司只買壹電視,而壹電視是賠錢貨,金管會應正視這個問題。對此,金管會表示,李泰宏之投資行為是個人行為。
  許忠信認為,保險業是長期經營事業,每張保單都是對保戶的承諾,為何「產金分離」只適用銀行和金控,保險業卻不適用?金管會這項「產金分離」、「產保不必分離」的監理政策,是嚴重的錯誤,且有護航本交易之嫌。

言論集中度沒有具體指標?
  金管會要求辜仲諒落實產金分離原則,那身為媒體的主管機關NCC,用什麼態度面對壹傳媒交易案呢?NCC副主委兼發言人虞孝成表示,會綜合考量蔡衍明旗下媒體影響力、言論集中度,以及未來蔡家可能擁有中嘉網路一百多萬訂戶的市場占有率,決定是否核准此併購案。
  然而,NCC主委石世豪於於11月22日受邀至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報告,他提及「言論集中」程度其實是借用自產業經濟學不易衡量的抽象概念。NCC檢視美國、英國及德國對廣電事業跨媒體所有權管制規範後發現,各國衡量意見自由多元的指標,大抵以媒體市占率或收視率為基礎,但衡量方式無一致標準。
  這樣的說法,NCC前主委蘇蘅不同意。11月28日,蘇蘅到中正大學演講。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羅世宏在他的臉書轉述蘇蘅的談話,「她贊成台灣應該制訂《跨媒體壟斷法》,而且言論集中度不僅可以測量,而且很重要。」
  前後任的NCC主委意見看似不同,但實際上卻是相同。石世豪雖然主張言論集中是不易衡量的抽象概念,但他也不否認國外以市場占有率或收視率等作為衡量指標。因此,未來如何制定言論集中度的衡量指標,端賴主管機關NCC的智慧。
  自從大富媒體併購凱擘股份有限公司開始,言論集中度始終是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旺中集團併購中嘉網路,更讓旺中集團成為橫跨報紙、雜誌、電子報、有線電視與無線電視的跨媒體集團,跨媒體集中度的計算更是各家學者在NCC公聽會的論戰重心。然而,NCC核准此二併購案之後,皆未詳細交代為什麼這兩起併購案通過後媒介所有權不會過度集中而影響言論市場的多元性。
  依據《行政程序法》第96條第1項第2款,NCC作成核准或駁回併購的行政處分,應記載「主旨、事實、理由及其法令依據」,讓業者與閱聽人了解NCC核准或駁回併購案的理由,而媒體併購最主要的爭議,就是媒體集中度的計算方式,NCC應該說明清楚。但從過去到現在,業者與閱聽人都不明白NCC的言論集中度要如何計算,同樣的爭議,未來還是會不斷地出現。
  因此,NCC審查壹傳媒交易案時,無論核准或駁回併購,都應該詳細說明其理由,明示跨媒體集中度的計算方式,一方面能讓人民了解NCC如何把關你我的言論自由,另一方面也讓業者知悉壟斷與否的紅線何在,若已踩到紅線,就應該將多餘資金投往其他產業。

(本文作者是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特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