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情局電腦專家施諾頓(Edward Snowden)大爆國安機密,有如在互聯網世界投下核彈,導致公眾信任遭到重大破壞,各大互聯網公司正面臨一場重大的信心危機。
一直以來,各大互聯網公司(如谷歌、雅虎、蘋果、臉書、微軟、Skype、YouTube等)之能成功經營,其實都重大倚仗人們的信任,放心存上各種個人資料、電郵、照片、文件檔案等等,現在消息傳來,原來美國國安當局一直都予取予攜,可以秘密截查這些資訊,頓使公眾客戶對各大互聯網公司信心全失。
當然,消息傳出之後,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已力加否認自動允許美國國安當局隨意截查,但而今破壞已經造成,沖擊究竟幾大,確實無法估計。
牛津互聯網學院(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教授Viktor Mayer-Schonberger指出,各大互聯網公司的集體聲譽現已蒙上重大陰影,後果嚴重,縱使屬於虛驚一場,但當人人都已杯弓蛇影之時,長遠而言,重建信心便將十分困難。
他說:「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倚賴客戶充分信任登上個人資料,雖然大部份人都不介意這些公司用之於套取商業利益,如用之吸納相關廣告等,不過,人們就總不願見其個人資料竟會被轉給政府或稅務當局的。」
紐約民主與科技中心(Centre for Democracy and Technology in New York)高級法律顧問Greg Nojeim表示,而今,各大互聯網公司一個可行之補救行動應為向國安當局施加更大壓力,要求當局進一步公開監截行動的更多詳情,並表明各大公司是被強迫配合當局之截查行動。他說:「以谷歌為例,其非正式口號乃“不作惡”(Don’t be Evil),並一直鼓吹網上公開性。以此來說,若能取得更大透明度便大有幫助。」
在中情局暗號“稜鏡” (Prism)的秘密監截行動日前被中情局人員公開披露之後,谷歌行政總裁Larry Page已發出聲明表示:「現行相關法律程序的秘密程度正在重大損害我們所嚮往之自由。谷歌將會爭取更大透明度以保護其品牌聲譽。」
一些維權組織也對美國當局聲討不絕。在英國方面,對於美國當局的截查網上資訊行動,即使屬於高程度之國安資訊,都已受人質疑有否牴觸英國關於資訊保護之相關法律。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
可參閱報導:
Yahoo, Google, Facebook and more face fight to salvage reputations over NSA leaks | Technology | The Guardian
http://www.guardian.co.uk/technology/2013/jun/10/apple-google-giants-nsa-revelations?CMP=ema_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