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情局前電腦專家施諾登大爆英美情報機密後,已引起各地網民熱烈議論網上隱私權問題,一些分析更認為,互聯網的遊戲規則,可能從此大變。
目前已有分析推斷,全球各類互聯網服務,今後可能愈來愈多設法加密,而人們的上網活動也將普遍較前審慎,無謂惹禍上身,這將無形中導致網上的言論自由開放程度自行收歛下來。
上述看法是上星期在法國坎城國際創意節(Cannes Lions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Creativity)舉行期間,由幾位深具份量的廣告及資訊界人士提出。
世界最大廣告公司WPP的創辦人兼行政總裁Sir Martin Sorrell 指出:「稜鏡行動曝光後,人們恍然大悟原來美國國安當局一直大肆收集網民的搜尋紀錄、電郵內容、檔案轉移或網上聊天內容等,以後,恐怕互聯網的遊戲規則將會大變。此事影響深遠,網民將重新思考網上私隱的根本性問題,同時,本來較年青網民一向都不太打緊網上言行或自己留下什麼訊息,但今後這種態度將會改變,較為注意到保護私隱的問題。」
WPP一年的全球營業額高達100億英鎊以上,其中約四分之一收益來自替廣告及市場推廣客戶進行Sorrell所謂的關於資料數據投資的管理方面。
Sorrell對於美國國安當局稜鏡行動那麼大規模有組織性地探取個人資訊大表震驚。
他說:「稜鏡行動曝光,將使關於隱私權的討論提上新的層面,人人態度改變,甚至35歲以下較年輕的人也會這樣。」
互聯網服務將愈來愈多加密
Wikipedia創辦人 Jimmy Wales也表示,大多數人對當前所揭露的稜鏡行動內情都深表驚訝。Wales認為,美國奧巴馬政府將難以自圓其說。他預言,長遠而言,互聯網服務今後將見愈來愈多採用加密的做法,不單是希望確保不讓政府當局隨便窺探到內容,也是為了最基本的安全問題。
著名時裝設計師Vivienne Westwood則大讚施諾登是一位英雄。她說,稜鏡行動對人人都有直接影響,施諾登大膽揭發此事,非常難得。「目前,真正危險之事反而是此後人們將會自我審查網上言行。對於言論自由來說,那才是真正的問題。」
Sorrell表示,在坎城國際創意節期間,與會的Facebook、Twitter、Yahoo及 Google的一些高層人員在一些聚會上都不太願意談論稜鏡行動此事。他批評各大互聯網公司總在偽裝為高科技公司而非媒體公司,藉此逃避對所載之內容需要負上責任。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
可參閱報導:
NSA Prism programme a game changer on web privacy, says Sir Martin Sorrell | Media | guardian.co.uk
http://www.guardian.co.uk/media/2013/jun/19/nsa-prism-privacy-martin-sorrell?CMP=ema_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