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導記者擁有某種人格特質,負責找出隱藏的證據與秘密,永遠懷疑採訪對象的話,以民主社會追求的公益為目標」曾任職中國時報記者的台大新聞所副教授林照真老師勉勵以新聞工作為職志的人,指出「記者永遠在幕後,將事實輕輕一碰社會就往前動一下,如果可以改變世界,有什麼工作比新聞更直接呢?」

為了讓更多線上媒體工作者、公民記者與新聞傳播科系學生對調查報導有更多認識與培力的機會,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與優質新聞發展協會上週在台大新聞所共同舉辦「調查報導與資料新聞學」工作坊,邀請台大新聞所林照真老師、卓越新聞獎平面與電視調查報導類得主,天下雜誌與民視團隊,分享調查報導的經驗與知識。兩日的工作坊中,也邀請在台灣推動開放資料(Open Data)不遺餘力的張維志與李怡志兩位網路工作者,分享資料新聞學的運用與呈現。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與優質新聞發展協會共同舉辦「調查報導工作坊」已邁入第二年,兩屆工作坊都是以推動台灣媒體調查報導為目標,邀請熟稔調查報導經驗技巧的資深工作者,分享個人再媒體工作的實務經驗談。繼去年邀請獨立媒體工作者李惠仁等授課分享揭弊技巧後,今年又再度邀請卓新獎得主與資料新聞學推廣者,再次分享報導籌畫過程、媒體工作心路歷程,以及資料新聞學的來龍去脈。

與會的台大新聞所林麗雲教授即指出,台灣媒體的現狀,雖然是私人資本雇用專業記者魏攝會取得資訊並且加以報導,但是私人資本不完全對社會問責,因此更需要培養出強大的公民社會力量,創造更多新聞的生產模式,讓公民記者、獨立媒體加入,參與社會的公共事務。

優質新聞發展協會理事長蘇正平,引述流行樂團五月天主唱阿信,去年在臉書上分享的卓越新聞獎活動留言「好新聞,就是你應該知道而別人不想讓你知道的事」,認為事實上人們的身邊充滿各種值得調查採訪議題。蘇正平指出,調查報導是民主社會所追求的社會目標,與社會公益乃至於公共事務有關的事情,因此,瞭解這些社會事實的真相對於民主社會非常重要。

台大新聞所林照真則鼓勵,每位記者應該都是調查報導記者,因為新聞過程中的採訪、聆聽、觀察、思考,無論是日常報導或調查報導都是記者的專業,而調查報導更要忍受閱讀與尋找真相過程時的孤獨。

民視異言堂的記者團隊則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指出老闆的壓力來自於商業競爭,而老闆讓公司賺錢,記者也才有薪水可領,這是事實!但,他會告訴自己,要做到在新聞或專題報導中,將一個符合公共利益的真實故事告訴社會大眾,讓人們因為感受到一個真實的故事而使自己的生命經驗更為圓滿,這是自己在工作時,時時念念找尋工作自我價值的方法。

優質新聞發展協會weReport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執行委員會召集人,暨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指出,希望能夠過兩天的營隊與五天的實作練習,引導更多人善用政府開放資料,以及調查採訪的經驗技巧,參與報導更多社會真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