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研擬公視法修法,近期已完成一輪公聽會,諸多專家與會討論,多針對公視應該改由總經理制還是董事長制,以及董事長應不應該專任等議題進行公開討論。臺灣公視在歷經多年發生,或跌或站,有努力也處處顯出不足之處,不由得讓人好奇,臺灣未來可以怎麼繼續走下去?以下整理英、日、韓三國公共電視的發展及比較,或可做為借鏡。

日本公共電視NHK
首先從同屬亞洲的日本談起,日本的NHK電視台依據1950年5月2日所通過的「廣播電視法」,基於達到「為了公共利益,必須對全國播出內容豐富的高品質節目以及進行海外廣播」的目的而成立。NHK是日本唯一全區域播出的電視台,也是深受日本觀眾信賴,可說是日本最具影響力的電視台。

在日本,媒體的主管機關是總務省,因此每年度NHK必須向總務大臣提出預算收支事業計畫,總務大臣附加意見後透過內閣再行向國會提出,提出後的計畫由眾議院和參議院通過後執行。比較特別的是,NHK的收視有90%都來自收視費,廣電法並未將繳費給NHK訂為國民義務,端看收視戶的意願,因此NHK對不繳費者也無法強制執行,可說是獨一無二的經營方式。

而政府雖會視當年度的需求,額外出資請NHK針對國內政見發表,或是海外特定節目的播出,但不得干預NHK的節目製作內容,不過根據上述所提,NHK主要的經營經費還是來自日本國民,因此若能達到民眾收視費的支持,NHK還是能不受外力干預其製播內容,維持自主經營的中立。

最後談到管理機制,日本的總務省負責董事的提名作業,依據「廣播電視法」第16條,董事人選必須考量教育、文化、科學、產業之專業領域及區域代表性(全國分8區),董事人選獲得參眾兩院同意後由總理大臣任命,監事則由董事會從董事名單中選出,董事會由12位董事組成,監事則會由經營委員中選任三人組成,且所有的董事皆為有給職。

韓國公共電視KBS
韓國的人口數約5,000萬人口,收視戶數約為1,700萬戶,其公共電視集團共有3個,包括KBS、MBC和EBS。

其中規模最大的KBS成立於1945年,60年代其實是國有電視台,主要任務是擔負國家宣傳的工作,但到了80年代,全斗煥執政時期以成立公共電視台為藉口,將當時另外一個商業電視台TBC(為三星集團所經營)與KBS合併。1987年韓國政治民主化之後,KBS就正式成為公共電視台,並且從2012年開始,全部的節目都是HD高畫質播出。

另一文化電視台MBC,1980年代仍屬國營電視台,至80年代後期,韓國民主化之後,MBC將其70%的官股,改由廣播文化基金會(Foundation for Broadcast Culture)經營,正式成為公共電視台,EBS則是韓國的「公共教育電視台」,在2000年韓國廣電法的規範下成為公共電視之一。

韓國的公共電視經費來源依該國《廣電法》第65條之規定,電視收視費的費率由KBS董事長與董事會討論訂定,但須提交韓國廣電委員會(Korean Broadcasting Commission,KBC),並經由國會同意,此一費率一經確立後便不再更動,《廣電法》第66條授權KBS有徵收、使用收視費的權利,這點和日本大不相同,目前KBS 的收入41%來自執照費,執照費每戶約韓幣4000元,等於台幣100元左右,隨電費徵收,其他的經費來源還是多為廣告收入。 

至於董監事選舉的部分,KBS採取治理與管理分立的運作模式,其最高決策治理單位為KBS董事會,負責確立KBS的獨立運作與公共服務的達成、監督及評估組織管理績效,指派總裁和常務監事,以及同意副總裁的聘任。董事會共有11名成員,由KBC推舉,總統任命,任期3年,KBC推薦人選主要考量其專業性與代表性,因此董事成員多來自學界與業界,並無任何員工董事,董事會設董事長一名,由董事互選之。

英國公共電視BBC

英國的BBC,依據「皇家憲章」為基本法源,政府與BBC簽訂協議書,訂定公共服務的架構與義務,BBC旨在成為一個提供資訊、教育與娛樂並重的電視台。

2007年生效的「皇家憲章」明訂BBC未來十年的公共目標,即包括引領數位轉換。所揭櫫之六大公共目標分別為:維繫公民社會發展;促進教育與學習;激發卓越創意與文化;呈現全國、各區域與社區;將英國帶向世界,也將世界帶進英國。

而英國和韓國一樣,也設有執照費的規定,一般民眾只要透過手機、電腦等硬體終端接收方式收看電視或廣播,皆須付此費用,平均每戶月繳交12.13英鎊,約等於新台幣570元。

BBC底下有兩個主要事業體,一個是負責節目製播的營運團隊BBC executive board,另外則是董事會BBC Trust。BBC trust的12名理事(Trustees)由英國政府經獨立審查程序後提名,英女皇任命,董事會設董事長和副董事長各1名,對外全權負責,對內聘任總經理(director-general)與專業經理人。

選任過程中,無論是直接選任的董事長或董事,職司此項作業的英國文化、媒體暨體育部(DCMS)都會明確公告徵選程序,除明確標示其工作時間、工作地點、薪資、任期、角色職掌、選任標準與應徵程序外,亦明定選任小組與候選人的面談時間。

一國的公共電視集團要求為本國的絕大多數公眾服務,並且能利用國家資源做到最大的覆蓋面,在內容上也要平衡各種利益集團和不同的民族,體現一個國家的道德風尚,傳播知識和文化,扮演一個教育者的角色,雖然發展歷程或是制度上必然有利有弊,但是期許台灣也能朝向更美好的願景努力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