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的新聞性社團「台大意識報」,本學期的首堂社課即邀請到《上下游新聞市集》的創辦人—馮小非,和學生一同探討近年來興起的社會企業,在結合新媒體之後,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馮小非出身於輔大大傳系,主修的是攝影,她在開場即提到,自己出身媒體,念研究所期間隻身離開台北,才開始理解並關注台灣的城鄉差距,因此她不斷的在探討都市鄉村之間的最短距離,是否可能因媒體的力量,然後開始挖掘、傾聽更多小企業長期的默默耕耘和付出。

民國八十八年,夜裡的一場天搖地動,九二一大地震毀了許多人珍貴的家園,也因為這場災難,讓當時在報社工作的馮小非有機會跨入社區,不過卻遭受到很大的衝擊。

馮小非說,主流電視媒體多半是以「台北」為主體的新聞報導角度,缺乏長時間的觀察、蹲點,因此時間壓力常迫使記者只能斷章取義,使得偏鄉地區相對變成失聲的一群,實地走訪後她發現到,原來這些山區裡的居民,並不像電視中呈現的那樣哭天喊地、無家可歸,相反地他們生活出自己的秩序,彼此互助,因此讓她開始思考:如何透過居民的眼,看見不一樣、更深度的社區觀察。

於是,馮小非開始在中寮辦報,找到行動的方式,讓媒體轉化成為深化產業的力量,例如協助當地居民推廣龍眼乾等食材,也曾為了瞭解柳丁背後供過於求的產銷原因親自下去動手種。她說,台灣的農業需要理解,但新聞通常只有告知社會大眾的義務,無法有過多渲染跟表達,不過就因為親身接觸,讓馮小非萌生了創辦《上下游》的想法。

《上下游新聞市集》的誕生,主要是結合友善環境資訊、友善在地消費以及小農產品開發的一種永續環境農業做法,因此在其網路平台上,不僅有許多有機的產品開發,也會給大家許多好的訊息,傳遞這些食材背後最真實、有溫度的故事。

馮小非說,媒體跟大小無關,而是和專業度有關,社會一直在變,永遠沒有停止,現在網路的便利,更助長我們每天都被許多資訊轟炸,因此她也勉勵在場的學生,關心妳想關心的並且關心的很深。

堅持做新聞,看見許多讓人尊重的生產者,甚至是食物背後都有想支持的事和想表達的話,因此,相信馮小非和《上下游新聞市集》會繼續把跟農業有關的故事,說給大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