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號稱為亞洲地區真正能夠實施民主法治的國家,人民與媒體擁有眾人稱羨的言論自由。然而2014年3月18日學生佔領國會議堂,揭示出,台灣民主法治必須依靠堅實的公民力量來維護。

由國立清華大學亞洲政策中心在2014年3月20日所舉辦的「亞洲的新聞媒體自由:中國、台灣與香港」研討會,該中心主任、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司徒文於會中發表演說指出,中國新聞自由在全球列國中最受到侷限,香港新聞自由則是「受到侵害」,當台灣正坐擁著新聞自由的同時,也遭受著大環境的威脅。記者無疆界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指出,2014年世界媒體自由指數(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 2014)排行,亞洲區正受到中國「老大哥」的影響,逐步扼殺了其他地區的媒體的言論自由。在180個國家當中,台灣排名50,在亞洲地區擁有最高的評價;其次為香港排名61,相較於2002年排名18、2013年排名58下降許多;中國則排名175,僅高於正處於內戰狀態東非索馬利亞、軍事專政的阿拉伯敘利亞、同為共產主義北韓以及東北非厄利垂亞。

該份報告評論中國對於改進媒體言論自由的失敗,儘管有著日益增加、具批判性好戰的博客(在部落格發表言論的網友),中國政府仍持續對著不同政見的博客或新聞記者審查著。這項「新勢力」也被使用在經濟面上,其影響延伸至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媒體,並且要求妥協這些地區的獨立性。

許多戕害新聞媒體言論自由的例子發生在中國,例如記者不得報導國家元首過去犯下的錯誤,網路審查更是嚴謹,政府只要認定有害國家安全、共產意識地分化言論,立即封鎖,追查位址,並且限制該發言、發文的人民或記者受到「有限度」的行動自由。

2014年2月26日上午香港《明報》前總編劉進圖遇刺事件,震驚香港社會,《明報》、香港多個新聞媒體工會和團體及學界共同譴責暴力,認為這是對香港新聞和言論自由的挑戰。劉進圖畢業於香港大學法律系畢業,長期撰寫社論針砭時政,論述客觀理性,在香港報界有「健筆」美譽。香港雅虎新聞網站民調,將近八成網友都認為本案與言論自由議題有關連。

如今在台灣也受到「親中媒體收購台灣媒體」的影響,面臨這個「同步惡化」趨勢。2012年旺旺中時集團由於併購中嘉集團一事,涉及壟斷現今媒體三分之一的版圖,加上青年聯盟所發起的「我是學生,我反旺中」的反媒體壟斷運動後,此併購案雖延宕,但中時與中天讓中資介入後,在這次的反服貿議題當中,可是出盡了鋒頭。

首先,《中國時報》在太陽花運動期間,當其餘三大報頭版面爭相報導學生訴求、兩岸服貿通過疑慮時,中時總以半版頭條版面,列出各工商業界的名單,籲請政府通過服貿,令人費疑猜。中天電視台也在一連串的電視新聞頻道中,每天為服貿下的標題不同於其他媒體質疑的口吻,偏向負面報導學生運動的「語言遊戲」,此外,近期中天電視再次引起民眾討論的事件有二,一為網友提供的側錄影片,中天記者創造假新聞「郭台銘造訪立院學生團體」,二為該頻道評論節目「新聞龍捲風」主持人涉及物化、意淫參加學運的女性,該節目甚至發出「思無邪」謬論,影射網友故意抹黑,造成民眾反感。多個媒體組織與人民向主管機關NCC投訴,要求中天能夠撤照。

由以上例子得知,媒體所報導事件不代表真實,甚至有時因各自的立場或利益考量而扭曲事實。新聞的傾中化;議題的單一化,如黃色小鴨風潮、不重視國際新聞等;新聞台自我審查,如收視率導向、新聞內容聳動等現象,盡在台灣主流媒體中表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