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說明:989FM虛擬攝影棚一角/Marang Saway拍攝)
原住民足社區廣播電台除了製作節目,還可以提供些什麼服務?關於這個問題,若是我們身處在台灣,恐怕在回答之前,會先思考另一個問題:台灣有原住民族社區廣播電台嗎?當然有的,就我所知,蘭嶼廣播電台自1990年代中便開始提供達悟/雅美族人廣播節目,2000年以後,花蓮、台東與高高屏地區有特定提供原住民族廣播節目的電台;台北市政府也在臺北廣播電台下規劃了喔海洋AM1134頻道,提供都會區族人廣播服務。除此之外,許多電台長期以來也持續製做以原住民族人為對象的節目。但是,除了公部門挹注或是經營的電台以外,地區原住民族廣播電台多是處在辛苦營運的境況。
我在〈何不廢掉全國服務原視?〉(https://feja.org.tw/modules/news007/article.php?storyid=1393)一文中曾提到,澳洲境內有著豐富的原住民族社區廣播電台及網絡,今年(2013)12月,在Giffith University的Michael Meadows教授的介紹與陪同下,我參觀了位於澳洲布里斯本的989FM電台(電台網頁:http://www.989fm.com.au/),一個營運了20多年的原住民族社區電台。這一趟,著實讓我眼界大開。
(圖二,位於989FM電台的NIRS辦公室一隅/Marang Saway拍攝)
由原住民族團體所經營的989FM電台,主要經費來源來自澳洲政府的挹注,另外還有跟公部門合作活動經費、廣告贊助;主要的節目為美國鄉村音樂以及澳洲原住民族音樂,當然還有新聞與時事評論節目。在兩層樓的建築物裡,容納了約五間錄音間(其中包含兩間數位錄音室及一間可供樂團錄音的錄音室)、副控訓練室、三機拍攝的虛擬攝影棚及副控室、教學教室與行政辦公室、伺服器、節目衛星上傳與發送設備室等。雖然電台目前尚未取得電視執照,但是其錄製的影棚節目(多是討論原住民族議題的談話性節目)會透過網路播放。
讓我驚訝的不止是電台的設備如此豐富,更讓我感興趣的電台的課程訓練。電台長久與臨近的高中進行合作,規劃了多樣的廣電製作學習課程,讓原住民族學生得以在電台人員的訓練及帶領下,逐漸學習廣播與影視節目製作的技巧,並可以轉換成學校學分。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一方面是學習製作技巧,有時經由學生製作的節目內容經過審查後,將可以獲得電台選用;
電台人員亦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學習族語、對新聞評論節目內容提出想法形成對話。換言之,課程培養原住民學生的不止是專業廣播或影音技巧,亦是鼓勵學生參與族群議題之討論、培養族群意識。在電台裡,我遇見了電台人員(其中不少是非原住民族)以及前來學習的高中學生,也遇見了先前是參與課程後來留下來工作的員工、提供行政協助的德國籍研究生等人。989FM於是成為了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彼此共同關心及致力於原住民族事務的互動、學習及實踐場域。
(圖三,說明 參與電台課程後留下來服務的電台員工/Marang Saway拍攝)
989FM電台的播送範圍,主要是布里斯本市區,往北可達陽光海岸,往南則是黃金海岸。但是,電台透過參與全國原住民廣播服務(National Indigenous Radio Service, NIRS)網絡,其節目可以透過衛星發送至澳洲全國的原住民族社區電台。NIRS網絡的概念,著眼的其實便是電台資源彼此的交流與分享,讓許多處在偏遠地區的原住民族電台可以在較少的經費下,仍然能夠取得充足與豐富的節目內容。
989FM電台內便設置了NIRS的地方辦公室,協助電台分享節目內容給不同地區的電台;換言之,989FM的成功不只是僅讓布里斯本與鄰近地區的族人分享,也透過廣播服務網絡的設置與連結,讓全國的原住民族社區電台一同分享。
在參訪過程當中,一方面在電台人員的介紹下,我逐漸認識電台的宗旨與服務內容,另一方面,在與電台人員的聊天過程中,我更是感受到這不只是一座廣播電台,更像是一個原住民族傳播學習與實踐的絕佳場所。甚至,一個社區廣播電台在人員與設備的妥善配置下,能夠提供服務與資源的將大大超過社區的規模。若是澳洲的989FM電台經驗可以當作一個想像參考,那麼,對於台灣的原住民族媒體,我們是不是可以對於社區媒體開始多投入些關注與討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