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publica是一間在紐約的非營利組織,為公眾利益進行調查報導。他們曾發表一篇關於美國學校出現種族隔離情形的文章,長達九千字,記者尼克(Nikole Hannah- Jones)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深入報導,不少觀眾也發現Propublica在網站上的呈現方式和以往不同,相較於以往純文字的形式,他們改採用沉浸式設計 (immersive design)[註1],使得報導更注重美學體驗,並能讓人深入故事內容情境。
讓調查報導結合設計,對非營利媒體組織來說是一大突破,推測主要也和Propublica上個月雇用第一位設計總監David Sleight有關,Sleight最早是在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做互動設計,也在紐約的Stuntbox等設計公司任職過,在回歸新聞領域之後,他在自己的部落格發表一些看法:
(David Sleight)
「現今智慧型載具的發展成熟,並結合互動式網頁設計,使得新聞除了傳統說故事之外,更延伸到藝術設計領域,再加上資料新聞學(data journalism)的興起,是時候將這些領域重整。」
Sleight表示,這次針對報導形式所做的改變,他期待能和其他媒體機構有更多合作,開創一種共用資源分享工具,因為Propublica的定位就是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能參與新聞的產製,我們也聊了很多關於如何將設計應用在網頁上,並且結合現今的新聞產業,以下是摘錄的內容:
問:是什麼決定讓你重返新聞業,並且Propublica是何種原因吸引你想來這裡工作?
David Sleight:我當初離開新聞工作的時候,已經有一些人開始做互動設計,但當時還並未非常盛行,一直到近幾年才又開始流行起來。而Propublica一直以來都是發展資料新聞學還有社區新聞的重要推手,所以我想說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時間到了,所以有我這個職位的出現。
問:你提到說近幾年新聞業有很多的改變和實驗性的成果,那麼究竟是那些?
David Sleight:幾年前,新聞業積極發展商業模式,以尋找財源和廣告收入,但是近一、兩年的轉向卻是發展解釋性新聞報導(Explanatory Journalism),對讀者提供更詳細的事件發生原因與背景資料,協助讀者了解新聞事件的真正意義,因此在報導形式上更重視整合的能力。
問:所以你認為, Propublica為何需要尋找可以擔任設計總監的人,這對他們來說也是全新的職位對吧?
David Sleight:其實Propublica目前在調查報導和資料新聞學兩方面,已經發展非常完整,但是我們知道如果要產製更有條理、清楚的新聞,就不得不重視視覺設計這部分。
當初我們想要開始做這塊的時候,只是想要建立和閱聽人之間的連結,我們擁有這些精采的調查報導,但是要如何精準的傳遞給讀者,這時設計就很重要,再來就是整合的能力,調查報導中常有很多很龐大的新聞資訊,有時讀者可能無法單單透過文字消化,他們就會選擇忽略那些看起來很生硬的議題,所以將設計結合報導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讓大眾覺得這些內容就是與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會想看。
問:自從紐約時報2012年發表第一篇互動式報導作品《大雪》後,就有許多關於這類設計的討論,但卻不是每篇報導都適合用這樣的方式,所以我想,互動式設計是不是有什麼方法,能讓頭條新聞變得更重要,並且找到方法使得每日新聞也能夠更加吸引人?
David Sleight:的確,《大雪》[註2]的突破使我們發現互動式新聞的可能性,但早期我們還沒有工具可以做同樣的嘗試,直到最近有越來越多人都開始做,發現我們也可以讓每則新聞都長得不一樣,對比過去我在編輯室的經驗是,每則新聞都必須用同樣的版型,但現在的情形是可以有越來越多不同的樣子。
問:說得好像都比做得容易,回歸到技術面,這是否和現在的網頁內容管理系統(CMS)越來越強大有關?
David Sleight:最早我們使用網路的時候,靠的是修改HTML或是內建CSS,但後來才有更複雜的CMS出現[註3],加上現在網路發達,要取得一些技術性的知識並不難,其就拿過去我在商周的經驗來說,我們有我們內部的CMS,但是同時我們也有經營部落格,有許多網路工具是我們容易取用的,你可以提供給讀者同樣的內容,只是在多種不同的平台上,CMS也還蠻容易越獄的,所以如果看到一些不錯的Idea,其實很簡單就能模仿並做出來。
問:Propublica目前首頁上就是用很棒的互動式設計呈現,但我想知道是否有辦法針對不同用戶,提供他們更個人化的內容呢?
David Sleight:我們也有在想這個問題,因為絕對有必要針對用戶需求,提供不同的內容和選單,因為大家一定都有特定關注的主題,所以雖然目前有許多媒體機構並不是那麼想要做這些,但是我們有在嘗試。因為這表示有人想看你的內容,而且我們也不希望讀者覺得我們都提供他們不感興趣的。
問:你前陣子在網站上宣布你的新職位,並且歡迎每個人都參與Propublica的調查報導,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和你的工作又有什麼關係?
David Sleight:在我過去的編輯經驗中,我擔任過新聞的美編或創意總監,大多時候都是記者或是編輯告訴我該做什麼設計,或者記者也會針對自己的新聞有一些設計想法。但是後來我就在想,一個好的設計應該是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會有身歷其境的感覺,或者是我所設計的這些資訊、圖表,可以使整篇報導更讓人清楚了解內容,因此從我到Propublica後,我就開始試著做這些,更重視故事和設計的結合,也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新聞編輯。
Sleight認為,要做好設計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問問題,這能夠使一篇新聞報導更加聚焦,所以如果在編輯會議中大家對某項資訊提出疑問,這樣記者就可以回去針對問題再做修改,因此在公司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所貢獻,此外他也表示,Propublica和許多不同的媒體機構合作報導,所以現在他們也致力在發展建立一個開放式的新聞社群,互相分享資源。
David Sleight對自己的未來展望非常有信心,不可否認,發展互動式新聞報導,結合設計絕對會是未來新聞業的走向之一。
*本文編譯自Nieman Journalism Lab(http://www.niemanlab.org/2014/05/what-does-a-design-director-at-propublica-do-david-sleight-on-what-happens-when-you-engage-design-with-reporting/)
註1:使用者投入感(Mind engagement)與沉浸式設計(Immersive Design)的關聯思維(http://seanchiu.wordpress.com/2014/03/30/%E4%BD%BF%E7%94%A8%E8%80%85%E6%8A%95%E5%85%A5%E6%84%9Fmind-engagement%E8%88%87%E6%B2%89%E6%B5%B8%E5%BC%8F%E8%A8%AD%E8%A8%88immersive-design%E7%9A%84%E9%97%9C%E8%81%AF%E6%80%9D%E7%B6%AD/)
註2:Snow fall請參閱網站 http://www.nytimes.com/projects/2012/snow-fall/#/?part=tunnel-creek
註3:CMS是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的簡寫,簡單的說:CMS是一個內容管理系統,把一個網站的內容(文字,圖片,等等)與網站的組件分離開來,可以將各個頁面連接到一起,可以控制頁面的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