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許多新聞機構都有固定報導某個具體領域或專題的記者,但隨著新聞分類與界線日趨模糊,因此記者更需要對各領域都有基本的了解,才能避免誤植消息給民眾,其中,像氣候變遷等的環境議題,不管是原理、現況,如何因應的策略等,均是全球關注的焦點。這次本刊電子報特專訪TVBS國際部主任,同時也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的博士候選人楊樺,介紹這份由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葉欣誠主持、經過他協助執行的科技部計畫成果,對於台灣記者培養環境素養的重要性。

 

  楊樺表示,氣候是長期的天氣變化,同時也會影響其他層面,因此媒體在氣候變遷教育中,其實也扮演著相當關鍵的角色,除了擔任傳遞相關資訊的橋樑之外,媒體報導本身也會成為許多人吸收與引用的內容,記者和媒體工作者必須體認到,大眾傳播媒體傳遞資訊的正確性,以及環境議題本身的跨領域及全球性。

 

  而在科技部研究計畫團隊努力之下,完成了這份「記者氣候變遷手冊」,是以電視記者為主要對象,內容兼具實用性及理論的專業性,除了參照聯合國多次會議內容、外電翻譯、相關研究論文等,也將氣候變遷的基本知識、相關資訊等,以簡潔扼要列點式的方式編排,希望能提供目前業界電視新聞工作者在處理氣候變遷相關新聞時實質的幫助。

楊樺說,2009 年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巴黎舉行的廣電媒體氣候變遷會議上,各大全球性的媒體組織即在會後發表共同宣言,希望能透過媒體的努力,喚起全球民眾的氣候覺知,也是因為看見國際上已開始重視大眾傳播,在科普知識傳遞、氣候災害防治與因應上,都已經做好準備,因此才希望這樣的改變也能帶入台灣。

 

  電視新聞注重即時性,因此製作時間也需比紙本媒體快速,這份手冊,希望能作為記者平時閱讀和工作時參考的資料,也能減去從茫茫網路海中搜尋的時間,楊樺更強調,未來希望能將這份手冊融入更多在地觀點,舉例來說,像是台灣夏季颱風多,因此針對颱風的雨量、路徑等用詞,若能有詳盡介紹,相信能幫助記者在製作新聞上更能得心應手。

 

 
記者氣候變遷手冊,免費下載連結:https://feja.org.tw/wp-content/uploads/4314_%E8%A8%98%E8%80%85%E6%B0%A3%E5%80%99%E8%AE%8A%E9%81%B7%E6%89%8B%E5%86%8A.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