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優秀的記者或傑出的編輯並不一定就是未來總編輯的最佳人選,馬里蘭大學新聞系教授史岱普 (University of Maryland journalism professor Carl Sessions Stepp)這麼認為。
新聞業已經隨著世界潮流進入了數位化的時代,他說,可是卻仍然依循著那套老辦法,在編輯部門領導人出缺時,隨手從編輯部門裡的一、兩位優秀的記者或傑出的編輯中,挑選一人,拔擢為總編輯,完全沒有經過一個有效的訓練制度,其結果就會像《紐約時報》發行人沙茲柏格(Arthur Sulzberger)前些日子撤換了才上任 2年的總編輯艾布蘭森 (Jill Abramson)那樣。
史岱普說,他並不瞭解沙茲柏格決定更換《紐約時報》艾布蘭森的真正原因,但也不感到驚訝,因為並不是反應靈敏、會跑新聞的記者,或是知識淵博、擅於處理新聞的傑出編輯,就能擔負起編輯部門主管的多樣化職責。
他引用《紐約時報》前總編輯羅森索 (A. M. Rosenthal)講過的一件事來印證他的觀點。羅森索說,大部分的記者或編輯都沒有受過作為總編輯必須的培訓,當前一天自己還只是編輯部的市政編輯,卻突然被擢升為總編輯,要管理編輯部裡數百位同仁的大大小小事情,難免會不知所措。
同樣道理,史岱普指出,一個樂團裡的首席伸縮喇叭手非常傑出,但他並不一定就能擔任樂團的指揮,因為樂團的演出跟新聞採訪與編輯頗為相似,是一個集體的表現,領導這個集體的人就非常重要。
他說,問題在新聞界各家媒體只曉得招募、訓練、培養一些好記者和好編輯,卻從來沒有及早著手培養一位編輯部門的領導人,同時在考慮擢升一位總編輯時,著重的是他們處理新聞的技巧、概念,而非他們與人相處的經驗,以及管理一個單位的能力。
假如新聞業認為不能就這麼下去,史岱普說,就該在新聞系中開始添加一些管理與領導的課程,及早培育未來新聞業的領導人才。
他認為,各家媒體應該在編輯部門裡,早早發掘具有潛力的人選,給予他們在媒體內外一切可能獲得的訓練機會,使他們成為媒體未來的中堅幹部或部門領導人。
同時,史岱普建議,媒體應該以有制度的、持續的支持,使編輯部門同仁隨時面對不能預期的、多變化的挑戰。他也希望媒體密切注意性別、族裔與這個行業多元化程度等因素如何增強這些挑戰。
當一個新聞機構因為追逐數位化策略而變得日愈複雜之時,它的編輯部門當然也會變得更複雜,未來的編輯部門領導人必然需要具備更強化的專業技巧,如何培養這樣的領導人就顯得更迫切了,史岱普作了這樣一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