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是調查報導三個章節的最終回,我們將探討如何撰寫報導或彙編報告,並提出相關結論,以及一些道德或法律上可能遭遇的問題。
——————————————————————————————————-
調查記者在撰寫報導時必須特別注意,因為內容常會揭露某人負面或是愚蠢之事,導致記者吃上毀謗官司。如果你報導的內容屬實且與公眾利益相關,或許能全身而退,但萬一有嚴重錯誤的話,你將面臨訴訟。而報導中揭露的貪污、不實或是嚴重不適任者,可能會處心積慮地尋找並攻擊你的錯誤,所以你必須更為謹慎小心(欲瞭解更多關於毀謗的風險)。
一、寫作(Writing)
撰寫調查報導的內容需要一般報導的所有技巧。然而,記者在調查報導中時刻面臨風險,所以一些值得強調的注意事項如下:
(一)忠於事實(Stick to facts)
如果你忠於事實同時能證明事實即為真相,你會更安全無虞。這正是何以你必須驗證事實並逐一進行確認。撰寫報導每當接觸新的重要事實時,你該捫心自問:「這是真相嗎?」接著問:「我從其他來源確認了嗎?」
不要自行推斷(例如:撰寫可能成真之事,但並無法證明為真)。如果無法收集到所有事實,選擇呈現情節較少的報導,只要內容合理無誤。
(二)避免個人評論(Avoid personal comment)
不要置入你的個人意見。也許你正在撰寫關於某人詐騙老人家退休金的報導,很可能你會因此厭惡那個人,但不該表現出來;甚至你會認為他是邪惡的,但同樣的你不可以做那樣的描述。如果你在報導中表態你憎恨此人,有可能被視為挾怨報復,那會瓦解你對毀謗指控的防衛性。
你許需要將事實忠實呈現給讀者或聽眾,假如此人有罪,你不需教他們如何思考,事實終將引導讀者歸納出結論。
(三)簡化語言(Keep your language simple)
保持語句簡短,語言簡易明確。有時報導中精明的嫌犯可能會耍手段試著瞞天過海,因此有些調查會揭露一些相當複雜的事實,但你必須盡可能簡化敘述過程,讀者或聽眾才有辦法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
(四)避免模糊字眼(Avoid vague words)
無論如何,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字眼,像是「一個龐大的數目」或是「一段時日之後」。這類字眼顯示你不清楚細節,否則應該可以清楚載明才是。雖然難以避免,但模糊不清的字眼通常會削弱報導。
如果有人詐騙了老人的$110,854美金,應於故事中的某處註明數據(但在第一段應該以「超過」美金 100,000表示)。
(五)檢查工作內容(Check your work)
在每個階段完成時檢查工作內容,重複確認每件事情。問自己「這些事實是否正確且確認無誤?」如果時間充裕,將報導擱在一旁幾個鐘頭,再重新以讀者或聽眾的觀點瀏覽。
請同事閱讀你寫的報導並嘗試找出錯誤,別因為他們發現錯誤或是漏洞感到沮喪,在此時由同事提出爭議點,總好過陷入毀謗訴訟。
盡可能將報導轉給工作團隊的委任律師,律師通常會對報導內容提出新觀點,並點出可能產生的法律問題。
如果有人提議修改內容,不要由對方代筆,因為他們並不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請他們解釋問題後,由你自己重新撰寫,再請他們檢視是否正確,重複修改內容直到雙方取得一致。
最後需要確認的是,反問自己:「雖已承諾保密,但報導內容是否無意間洩露出情資提供者?」試著揣摩那些被控不適任或涉嫌貪污者的角度來閱讀報導,檢視是否從故事中可以辨識出情資提供者。如果有任何一點風險,修改報導方式以保護情資提供者。
(六)圖片(Illustrations)
你會運用圖片幫助報導更加引人入勝嗎?或許你可以放張被害人難過、或是犯罪現場的照片。在一些較為複雜的事件報導中,圖表可以幫助更完整的呈現所有細節。例如,在事件中相關的公司,你可以用線條與箭頭組成的簡易方框圖來交代這些公司彼此間的關聯性。如果你的團隊有專業美編人員,可以請求他們的協助。政府浪費國民納稅的報導,同樣可用圖表來呈現公帑的歷年花用。
如果你的報導採用非常有力的文件支持,不論是相關文件或圖表,播報時可以在螢幕上標出引用來源。在廣播或電視節目中,播放實際受訪者的錄音帶,將會增加節目效果同時取得觀眾信任。然而,如果受訪者不想曝光,可以折衷拍攝側影或是後製電子變聲。
(七)標題(Headlines)
雖然你很謹慎地撰寫報導以策安全,但副編輯可能無法完全瞭解為何你要如此小心用字遣詞,所以他在訂標題時很可能會出錯或涉及毀損名譽的問題。既然你已經在這篇報導上投注許多時間,最後階段千萬別放棄,試著與副編輯討論出一個雙方都滿意的適切標題。
二、警語(Some words of warning)
我們已在這些章節中多次提醒,調查報導存在許多風險。最大的風險在於你所撰寫的報導內容,很可能引發嫌疑人對你提出毀謗或其他控訴。所以,謹記以下這些原則:
(一)偵查報導(Sub judice reporting)
有時你所調查的報導可能還在法院審理階段,多數國家由於偵察不公開,相對報導有所限制,僅止於法院公開之事實。所以,小心處理這些審理中的事件,向你的編輯或律師徵求諮詢與建議;如果你做了錯誤決定,很可能因此被控蔑視法庭。
(二)錯誤(Mistakes)
假使有人在報導發佈後反映內容有誤,不要急著發佈道歉聲明,第一時間先與你的編輯或律師討論,他們會為你研擬對策。
(三)費用索取(Payments for stories)
有些人會因為提供相關資訊而要求酬勞,就算只是一些小錢,即便有時候是必要的,也應盡可能避免。然而,絕對不要涉及可能導致犯罪行為的費用支付,例如,有些人開價100美金提供某份文件,甚至為此竊取該份文件,而你也會因此被指控為竊盜同謀,因為任何費用得的支付都可能被視為鼓勵犯罪。
(四)隱匿犯罪(Concealing crimes)
你的情資窗口可能會告訴你關於他們犯的罪行,例如他們闖進辦公室並偷走貪污的證據,就法律而言你不能知情不報。所以,如果你認為你的情資窗口可能與犯罪活動有關,打從一開始就清楚表明你壓根不想知道他們的犯罪內容,請他們針對報導所需的情節提供資訊即可。
(五)最終告誡(A final warning)
假設媒體受到監控、政府不允許任何真實的調查報導,你和你的編輯必須考慮是否要揭露可能引起政府不悅的調查報導,甚至因此受罰。但是,身為記者終需做出決定,代價也許是入獄或死亡,所以,你必須針對每一個案的議題,衡量如實報導的風險。
三、總結(TO SUMMARISE)
調查報導必須揭露人們試圖隱藏的重大情節。調查記者需要具備從事一般報導的所有技能,尤其是:
1.洞察故事真相以及人們想要隱藏重要事實的警覺心與細膩度;
2.筆記註記,檔案化資訊並整合大量資訊井然有序的態度;
3.持之以恆挖掘資訊的耐心;
4.與社會各級單位維持良好關係;
5.對抗被調查者威脅的勇氣;
熟悉可以取得資訊的各種場所,諸如公司登記或法庭記錄。累積資訊,因為你必須有足夠證據以面對報導中可能遭受的質疑。你必須保護資訊來源的機密性。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行為或撰文有無法律議題,務必徵詢律師的專業意見。重複確認所做的每件事,不管是蒐集到的資訊,或是報導撰寫的表達方式。謹守法律規範(許郁青編譯)。
節譯自:http://www.thenewsmanual.net/Manuals%20Volume%202/volume2_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