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還是記者的時候,我在1980年代晚期開始使用軟體分析數據,但在我的報導被報紙刊載出來後,「資料新聞報導」的世代結束了。
如今這類報導又再熱起來。而數據的呈現轉變為引人注目的視覺化,也能成為即使報導發布後,還能久傳於世的新聞應用程式。資料新聞報導──在我那時候還是一人作業──如今是以團隊動員。
如果你經營的新聞組織打算開始資料新聞報導,該如何起步 前年在美國華盛頓舉辦的美國新聞報業編輯協會年會上,我主張新聞主管需要思考三個資料新聞的面向──以及三種不同類型的專業技能。請看這張圖:
示意圖的指出,要做好資料新聞報導,一個新聞組織雇用的人才擁有的專業,需要包含這三個面向。圖中的數字區塊代表人或工作(需要)擁有超過一種專業,一個新聞組織能夠找到熟悉超過一種技能的人是最好不過的了。不過一般情況而言,資料新聞報導需要的這些專業,往往是至少不同的三個人得以勝任。
以下是我所認為的資料新聞報導三面向:
‧電腦輔助報導記者:可以從一般的新聞記者以及在資料中獲取、分析和找尋新聞價值角度發展專門知識的過程中,來培養電腦輔助報導記者。(當這門學問在1980年代晚期出現時,記者們稱為「電腦輔助報導」,現在這名詞仍普遍使用。)這些記者在報導上「醉心於數據」,並且知道如何查詢(或採訪)資料以發現最有趣和相關的結果。他們一般使用試算表、資料庫和地圖軟體,但許多人現在掌握程式語言技能得以簡化工作內容──例如,在網站中寫一支「網路蜘蛛」(scrapers)程式就不用再提供網站 API或資料下載。
‧新聞應用程式開發人員:這些是向新聞編輯室報到的人員之中,有別於以往的一群資料新聞記者,他們不是從電腦工程師轉職,就是之前在職時邊學習寫程式的記者。他們的工作是為網友尋找最佳的資料提供方式。他們具備後端程式設計、資料庫組態和管理以及 HTML、CSS 和 JavaScript 的能力,因此他們可以構建應用程式的介面。
‧資料視覺化專家:一直以來,新聞組織有圖像製作的人員(graphic artists),他們的工作是建立靜態圖像表示數據(及其他)的報導。如同圖像製作者建立靜態圖像,資料視覺化專家了解如何以有趣和便於理解的方式呈現數據,他們也了解資訊設計原則。由於在網路上的圖像可以點擊和互動,這些記者越來越多從事前端程式設計,並使用如D3的開放原始碼JavaScript庫。
這些學問在新聞組織中有其歷史根源。電腦輔助報導的記者可能曾經是地方記者、新聞應用程式開發人員過去可能是公司的電腦商務系統工程師,而數據視覺化的專家從前則是圖像製作人員,隨著工作的演變,他們都越來越需要程式設計能力。
新聞組織發現找尋符合這些角色的人才是困難的。簡單來說,對上述專業技能,新聞業求才若渴,但符合資格者少有。美洲報業編輯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Newspaper Editors, ASNE)的「資料新聞:迷思與魔力」專題討論會上,我主張新聞組織需要從長遠的角度思考發展策略。這意味要審視目前員工培養這些技能的可能性,以及招收有大學生為實習生或者工讀生來形塑他們的專業。
觀察現任員工在工作上對試算表或資料庫軟體的使用、對數學和數據不感恐懼以及在報導中有效地使用數字的人,就會是電腦輔助報導的潛力員工。新聞組織的資訊技術部門的工程師有無開發新聞應用程式的潛力,可以觀察他們對新聞報導、參與「政府公開資料」(open government)行動以及當前的程式語言如Ruby 、Python是否感興趣而得知。而有興趣從事數據密集型繪圖、對數學和數據不感恐懼、使用地圖應用程式或者擁有JavaScript的先前經驗的人,則會是潛在的資料視覺專家。
從事數據報導的人們是奈特實驗室(Knight Lab)的核心受眾。你在這張圖上看見自己嗎?你是電腦輔助報導記者、新聞應用軟體開發者或是視覺新聞專家嗎?或者你擁有兩種以上的專業嗎?在Twitter上標記@knightlab以及使用主題標籤「#datadimensions」讓我們知道吧!
本文原載於西北大學奈特實驗室,作者Rich Gordon
Building a data-journalism team
Hiring tip: You will need these three people
https://medium.com/best-practice-j-lessons-name-here/building-a-data-journalism-team-4a3dabf5b7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