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鵬 | 自由撰稿者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楊 樺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
歐洲為保護蜜蜂生態,根據嚴格研究調查,最終決議禁止使用三款農藥。(圖片來源:Judi Bottoni / 美聯社)
新聞報導
為了保護蜜蜂,歐盟宣佈,自2013年12月起,禁止使用可尼丁、益達胺及賽速安三種農藥。對此禁令,主要生產公司拜耳(Bayer)和先正達(Sygenta)試圖循法律途徑推翻歐盟的決議。為此,綠色和平組織和其他環保團體日前在歐盟法院前集會遊行,力挺歐盟的農藥禁令。
綠色和平歐盟農業政策研究室主任康提耶羅(Marco Contiero)指出,一定要捍衛歐盟的決議,以防止這些公司為了私利傷害環境。
這項禁令將於2013年12月1日生效,先正達公司的賽速安(Thiamethoxam)和拜耳的益達胺(Imidacloprid)及可尼丁(clothianidin)農藥,都是有神經毒性的類尼古丁(neonicotinoids)殺蟲劑。歐盟這項禁令,主要是依據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的科學研究,這種類尼古丁的農藥對蜜蜂會產生負面影響。
由於類尼古丁殺蟲劑對於環境危害的研究還不夠多,綠色和平組織為了能得到更多這方面的證據,執行一項先導性科學研究,發現當植物生產過程使用新菸鹼類殺蟲劑,若蜜蜂吸了植物的液體,將會導致死亡。
這項科學研究是測試取用噴過三類殺蟲劑的黃金玉米,其汁液超過一般公司用在商業配方活性成份的劑量。由於蜜蜂常會吸取植物的汁液,因此這一研究證實類尼古丁農藥將對蜜蜂生存具有潛在危害。
歐洲蜜蜂守護計畫(European bees project)主持人維特里希(Matthias Wuthrich)也坦言,雖然相關研究仍需持續下去,但目前已可確定,蜜蜂在噴灑過這類農藥的植物上授粉,有很高的致命風險。因此,歐盟這項預防禁令有嚴格的科學證據支持,綠色和平也支持應擴大禁令的適用範圍和內容。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蜜蜂是植物授粉最重要的媒介,近年蜜蜂消失的新聞不斷,科學家更警告,蜜蜂消失將導致植物出現繁衍問題。為解開蜜蜂大量消失之謎,越來越多的研究投入、發現,造成蜜蜂大量的消失,原因可能是基改作物毒害、電磁波輻射干擾、病原體的毒害,以及殺蟲劑破壞蜜蜂的導航系統等因素。
歐盟禁用的類尼古丁殺蟲劑、農藥,是一種屬神經毒的化學藥物,若昆蟲接觸、誤食,殺蟲劑將與體內尼古丁乙醯膽鹼受器結合,導致昆蟲麻痺、死亡。當類尼古丁殺蟲劑被當作農用噴灑在植物上,植物會透過維管束將類尼古丁殺蟲劑輸送到整株植物,當蜜蜂採花粉與花蜜時,同時會接觸類尼古丁藥劑,引發死亡。(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日期:2014/1/13
延伸學習:
劉靜琪(民98),尋找迷航的蜜蜂,科學人,5,46-49。
陳姵如、楊恩誠(民102),蜜蜂失蹤謎團,科學發展,481,34-39。
蜜蜂不見了! 恐引起全球糧荒
本文首刊於科技部科技大觀園(http://scitechvista.most.gov.tw/zh-tw/Feature/C/0/1/10/1/1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