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間的「林義雄禁食事件」掀起台灣非核家園運動的熱潮(今年「314」更有反核大遊行),促使馬政府決定核四停工封存。而此一事件促進了台灣公民意識的抬頭,也曝露了主要媒體在專業自主、新聞品質的缺失。

 

更讓人遺憾的是,部分主流媒體過去幾年得到「政府廣告」的好處,使得媒體的公共平台,難以公正客觀討論核四的重大政策,而閱聽大眾也聽聞不到真相及多元意見,實有損媒體的專業自主尊嚴。

 

就像福島核災事發將滿4年,然而在日本官方卻一再聲稱「沒有死一個人」,企圖掩飾核電安全的嚴重問題。無怪今年的「311」,日本民間團體更從福島核災的血淚經驗歸納出十大教訓,提醒世人「被『核電是安全的宣傳』所騙」、「遇緊急狀況,先逃再說!」而福島核災仍是現在進行式。並於311當天提供免費下載,(下載網址:http://fukushimalessons.jp/en-globalconference.html)手冊中的10大教訓提出:「別被『核電是安全的』宣傳所騙」、「遇緊急狀況時,先逃再說」、「掌握相關資訊和留下紀錄的重要性」、「接受全面性的健康調查與資訊公開是災民的權利」、「為確保食安與守護農林漁業,市民參與的檢側、偵測以及資訊公開至為重要」、「完全除污是不可能的」、「不改善作業員的待遇並進行妥善健康管理,核災將無法得到控制」、「處理災民問題,不能欠缺生活與社區重建的觀點」、「制定與施行保護災民的法律應落實災民參與」、「賠償重擔,全民背負」。

 

如今福島核災事件屆滿4年,仍有12萬福島災民無法回家、當地兒童甲狀腺病變人數持續增加,輻射污水也不斷外洩,這是何等悲慘的命運!

 

台日有著同病相連的「媒運」

基於台灣位於環太西洋地震帶,與日本更是互通有無,只要東瀛有大地震,台灣都難免連鎖波及,此乃最令人憂心所在!況且台灣亦是全球唯一在30公里圈有500萬人口的地方運轉核電廠的,連同北部3核電廠的30公里圈是650萬人,一旦發生核災,無處可逃。此連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黃勝堅都說,發生核災,該院沒有能力可以處理,屆時醫護人員將與病人同時疏散。

 

媒體為社會公器,理應恪守分際。台灣自2011年初立法院修改「預算法第62條之一」(反置入性行銷法)三讀通過,使「政府廣告」合法以來,政府主要報紙廣告量每年都有明顯增加。當年的中央政府就花了近12億元做政策宣導,已躍居主要報紙最大的客戶,並成了政府宣傳的重要工具。例如在主要媒體中,常出現:「停建核四股市會下跌,電價馬上提前漲、馬上有限電危機、台電破產」,或「經濟部一再宣稱核四不運轉、2016年將有缺電危機,2018年更有限電危機」之類似是而非的宣傳(但旋被網路資訊和堅守專業自主立場的報紙戳穿,還有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說,只要修《國營事業管理法》,註明核四因政策性因素停建其負債可改列資產,沒破產問題」。)顯見政府在處理核能安全政策層面,並不因為大量「廣告」,就能消除人民的疑慮。媒體則與政府站在不同面向服務公眾,負有監督反映民意、教育職能,須善盡「第四權」責任,服務閱聽大眾「知的權利」,若一味駁斥異議,形同護航,自易混淆視聽,然因現今網路資訊發達,得以不斷發揮澄清作用,使未善盡其責的媒體公信力明顯降低。

 

猶憶有台灣「科學之父」稱譽的吳大猷先生,在生前就反對研製核子武器,連核能發電都抱持冷淡的態度(當然令老蔣頭疼,小蔣不滿。兩蔣的國安或反攻大陸戰略觀點,並不能說服吳先生),但他卻對「科學生根」非常重視(基礎科學和科學教育),更是念茲在茲的要務,而今果然遍地開花,不論國際學術研究刊物、科學展或發明展都有「台灣之光」(猶有產生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

 

或許他先後擔任國家安全會議科學發展指導委員會主委、國科會主委、中山科學院院長、中研院院長等要職關係,與海內外各科技領域、人文社會科學專家學者來往密切,類此尖端、新興資訊特多。有一天他突然找我(時為聯合報記者)興致勃勃大談台灣氣象、地震(地球科學),又說要建立全台「微震測震站網」,還要籌辦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更要介紹國際知名研究地震學者、中研院院士鄧大量認識。當年我並不清楚他的高瞻遠矚和動機,只是報導台灣將有新科技引進,或有機會「預測地震」云云(此亦是促使我在1974年進入中研院數學研究所後,以「兼任技士」資格保送台大物理研究所進修地球科學,接受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主任蔡義本教授指導研究,之後更在借調省府,一度與台大李長貴教授同兼台電監察人)

 

直到這幾年反核運動(建立非核家園)風起雲湧,又看到鄧大量院士等多人紛紛加入中研院反核陣營,才回想吳先生的用心良苦,原來台灣地層竟是這麼的脆弱,還是屬環太平洋地震帶,和鄰近日、菲、美國加州等都有連鎖反應關係,且斷層多,節理又發達,遇強風大雨,易鬆軟產生大量土石流、坡地崩塌,影響生命財產安全甚巨,使得能預知地震何時來?就很重要,此在早年是根本不可能的,如今科技日新月異,有衛星探測和精密的微震測震站網設置,越來越有機會成真!

 

根據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研究指出,全球極端氣候異常,地球已進入一個地震的活躍期,使得規模也變得越來越強,規模7的地震就像30顆廣島原子彈所爆發的能量,而規模8以上的地震原本平均一年只有一次,但現在一年都在兩次以上。

 

其實,光是台灣這兩年若干地區的地震就已相當頻繁,芮氏規模達5至6之間的地震便不少,讓人心驚膽戰!再者,前年台灣又曾發生七起規模6以上地震,最大的是6月2日南投縣魚池鄉規模達6.5,而「強震則是核能電廠的致命關鍵」!

 

另如大屯山火山群亦曾發生芮氏規模4地震,已被學界視為「相當不尋常!」而台北盆地亦復地震不斷,且核一廠位在金山斷層旁、核二廠也在崁腳斷層旁,附近海底的金山斷層還有兩座火山,崁腳斷層也有火山,如此惡劣地質環境,如何核安,在在使人寢食難安!無怪「314」的反核大遊行訴求,堅決主張核一廠在明年三月除役!

 

根據今年3月初日本東北大學研究顯示,東日本地區近兩年內發生地震的頻率為「311」東北大地震前的一百倍,可能與地殼變動有關;學者警告發生頻率較高的地區,再度發生中、大型規模地震的可能性極高,令人怵目驚心。

 

東北大學災害科學國際研究所教授遠田晉次在東北大地震屆滿四週年前夕,發表了這項分析報告。他所帶領的研究小組,從氣象廳取得震災後的地震統計資料進行分析,研究人員事先排除震災後餘震較明顯的前兩年資料,以2013年3月11日至今年2月18日東北地區發生的地震為主,震源深度在地下20公里以上、芮氏規模一以上。而今年2月,三陸海域發生中型規模的海溝型地震,氣象廳也發布了海嘯警報,未來仍有可能發生夾帶大海嘯的海溝型大地震,有必要提高警覺。另一島村教授更指出,受到地殼變動的影響,東日本地區未來五到十年內,可能再度發生和東北大地震相同規模或規模8左右的大地震。讓人無法小覷!

 

由此可見,近來台、日地震的頻繁,其密集程度已到了不容輕忽的地步!而專家更提出大地震的預警,勢將嚴重威脅到台灣的核安,吾人必須有防患未然的高度警覺和作為,避免日本福島慘劇在台灣上演!

 

換言之,涉及政經社會及高科技的複雜多變重大政策,媒體不能作泛泛之談,須廣訪相關專家學者,做深廣強度的新聞編寫,深入淺出,才能使閱聽大眾耳聰目明,以落實社會責任。正如美國前總統林肯所說,「讓人們知道真實、國家就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