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募資 (Crowdfunding)可說是近年來很火紅的名詞之一,這種透過網路平台展示、宣傳內容、展示設計與創意,並與大眾解釋讓此作品量產或實現的計劃,每個人都可透過或多或少的「贊助」,讓這個計畫有被看見、被實現的可能。

 
  在數位時代雜誌每月固定舉辦「創業小聚」活動中,首次邀請到台灣首家專為群眾募資的顧問公司「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在短短幾十分鐘的分享會中,內容分享究竟如何從選擇目標市場、募資平台、到募資提?案的內容設計、行銷包裝、產品出貨與售後服務等…….背後有哪些需要關注的關鍵,才能成就?一樁成功的群眾募資案。

 

  身為募資平台的執行長,林大涵坦承,自己雖沒有多漂亮的學歷,不過憑藉著一股努力,和想回饋社群的信念,他帶領貝殼放大的團隊共完成超過三百件的募資專案,因此回歸到每項募資的背後,其實都應該有一個想創造更美好社會的初衷。

 

  他分析,未來幾年群眾募資絕對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過往商機主打的是DIY (Do it yourself),但近年來卻轉向DIWO (Do it with others),透過合作,透過「欠別人很多錢、很多人情」的方式,來向自己的夢想邁進。

 

  台灣是按人均比例,平均每人捐款數量最高的國家,充滿信任感,因此也是很適合發展群眾募資的地方。林大涵提到,想做好群眾募資,其實要掌握以下四個大特點:產品預先測試(Pretotyping)、設計服務(Design Services)、文案提供(Content providing)、以及市場宣傳(Marketing Campign)。

 

  首先在產品預測上,如何降低成本,找出產品吸引力便是想投入群眾募資者必須先努力的目標;再者,設計產品則需考量價格、產品規格等,盡量設計出符合需求及期待的成品,最後在文案包裝以及市場宣傳上更需下功夫,才能感動消費者,進而願意出資。

 

  林大涵說,文案設計有如精美的包裝紙,必須掌握問題、提出方案、具體點出獨特性、獲得消費者信任、提出預期獲得價值等五大原則,同時也必須優化標題,才能精準抓住眼球。

 

  同時他也鼓勵在座每位與談者,若現階段有累積小眾粉絲,計畫如何聰明又能有效的幫助人,並且期待藉由設計,做到以前難完成的事,最後讓別人拿到你的東西是覺得很強又很羨慕的,若自我檢視符合以上的條件,歡迎投入群眾募資的行列。

 

  林大涵表示,每一項設計的背後,都是為了解決問題,雖然台灣目前有約20萬人使用過群眾募資,但整體網路使用者卻有將近98.5%還沒嘗試過任何群眾募資平台,因此其背後效應還是無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