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幸宜 | 自由撰稿者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楊 樺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

 

2014紐約時代廣場狂歡後,滿地、巨量垃圾則必成跨年後的景觀。(圖片來源:2014Tina Fineberg / 美聯社)


新聞報導

 

「5、4、3、2、1…新年快樂」,紐約時代廣場(Time Square)一直是全球跨年的壓軸大戲,新年倒數的落球儀式每年更吸引數百萬民眾前來朝聖。跨年倒數的60秒,巨大的水晶球緩緩落下,撒下糖果和五彩繽紛的紙,讓民眾歡樂迎接新的一年。

 

不過狂歡之後,誰該來整理滿地空pizza紙盒、汽水罐,還有散落一地的紙屑、垃圾?

 

紐約市每年的跨年晚會都製造巨量垃圾。衛生單位表示,去年大約清理了50.84噸的廢棄物,今年更多;跨年夜會出動近150名的清潔人員,還有40多名的志工一起幫忙收集垃圾。

 

55歲的清潔人員葛雷‧班尼斯特(Greg Banister)說,每年倒數

 

跨年後,人員和機器早已整裝待命,以大型風扇、機械掃帚等快速整理垃圾;凌亂的街道上,也常撿到零錢、及一些遺失物品,帽子、手套等。工作雖然辛苦,不過葛雷開心的表示,做這些工作都是自願,可以享受新年的歡樂氣氛。

 

影響清掃工作最關鍵的是氣候,葛雷提到,如果是乾燥的天氣,問題好解決,如果下雨,可就不妙了!

 

復原工作除了清潔人員外,一些參加跨年晚會的人會自行清理垃圾,像艾力克斯(Alex Morrow)和阿曼達(Amanda Townsend),這對情侶在很棒的地段等了近13個小時,「今晚的紐約就像個大派對」艾力克斯說,在漫長的等待、大球落下,眾人開心擁吻後,他們帶走一些彩色紙屑當作紀念。

 

散場後,清潔人員進入最忙碌的時刻,「大概到早上八點,整個城市就會讓你感覺不出昨晚狂歡過後的痕跡」清潔人員喬伊(Joe Costarella)說,的確,到了隔天、星期三早上,紐約市無聲無息地恢復原狀。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跨年是全球性的慶典,大批民眾聚集,欣賞表演活動、煙火施放,在最後一刻開始倒數、彼此道賀,歡樂迎接新年的活動越來越普遍,但這樣的慶典也代表垃圾累積更加快速。

 

台北市府跨年晚會是臺灣最盛大的跨年慶典,隨著晚會規模越發地大,垃圾也越來越多。北市府環保局統計,2011年垃圾量為14.3噸、2012年為17.5噸、去年跨年晚會垃圾量下降至14.09噸,但今年又暴增到22.63噸。

 

過多的垃圾帶給土地沉重的負擔,對於臺灣土地資源有限的海島國家,更是個難題。北市府環保局說,現有三個垃圾處置場2019年將爆滿,因此必須積極推動擴建計畫。

 

目前全球處理垃圾大致有三種方式:

 

1.衛生掩埋:將不可焚化垃圾掩埋至土壤下方,這種方式需大面積土地,在臺灣容易遭遇土地取得不易問題。

 

2.焚化爐焚燒:將不可回收、可焚化垃圾進行焚燒,是目前有效率降低垃圾量的方法之一。

 

3.堆肥法:將垃圾堆置空曠地區,最省錢,但易造成直接且明顯的汙染問題。

(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日期:2014/2/13

延伸學習:

陳建中(民97),地球零垃圾,台北:新自然主義。
垃圾對環境的影響
2014台北跨年晚會垃圾劫

 

 

本文首刊於科技部科技大觀園(http://scitechvista.most.gov.tw/zh-tw/Feature/C/0/3/10/3/1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