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儀 | 自由撰稿人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楊 樺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

 

 

近期英國氣候異常,破紀錄的雨量導致洪水成災。(2014 Lefteris Pitarakis / 美聯社)

 

新聞報導

 

強風暴雨今年(2014)2月12日侵襲英國西岸, 時速106英里(170公里)的強風,掀翻卡車、拉倒樹木,主要鐵路幹線因此關閉。從去年12月開始連續遭風雨襲擊的英格蘭,度過了1766年以來最多雨的一月。泰晤士河潰堤,導致地勢較低的薩默塞特郡和倫敦西邊的泰晤士河谷數以百計的房屋遭淹沒。

 

英國國家氣象局(Met Office)本週發表聲明,對於氣候變遷是否為災難元凶的質疑,表示「無確切答案」,但「確實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日降雨量逐漸升高」;氣象局首席科學家史林哥(Julia Slingo)告訴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所有證據都指向氣候變遷」。

 

英國國家氣象局和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認為,去年颶風珊迪,和澳洲、紐西蘭的暴雨都是氣候變遷引起。英國國家氣象局研究越來越多的極端氣候案例,但仍無法肯定全球暖化即是引發這次洪患的元兇。賓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氣象科學家曼恩(Michael Mann)說,「我們確實目睹了氣候變遷帶來的嚴峻天候,包括酷熱、乾旱,和日益頻繁的颶風;唯一的問題,面對如此險峻的態勢,我們將何去何從?」

 

對於泰晤士河畔農作全遭淹掉的農民,和在岸邊堆沙包試圖對抗上升河水的居民都在想:「大雨什麼時候停?」

 

住在英格蘭薩里郡(Egham)的艾爾(Suhair Al-Fouadi),周三清晨醒來發現家裡淹了1英尺(30.48公分)高,他說:「我試著應變,買了100磅的沙,也打電話給議會,但他們做不了什麼,現在水仍不斷從門口湧進來。」

 

英國國家氣象局發出紅色警戒,警告西威爾斯和英格蘭西北部颳起強陣風,指威爾斯西北部的雅伯達倫(Aberdaron)地區的強陣風已達時速160英里(170公里),並預告洪災不會這個快結束。基於安全考量,鐵路紛紛停班,超級足球聯賽(Premier League)也停賽。

 

倫敦市區因泰晤士水閘的屏障,免於水患。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面對氣候異常,常依照以往紀錄和經驗,建造安全設施。以防洪、治水來說,常以「百年洪水頻率」作為依據,建堤防、防潮閘門、橋梁、下水道工程等。全球暖化造成氣候變遷,極端氣候最明顯的現象,是打破過去降雨量紀錄,帶來洪水,讓以過去紀錄為標準所建的防洪設施明顯不足以防災。

 

近年來歐洲洪患頻傳,正是降水不斷打破過去紀錄所致,這讓各國不得不去思考如何因應極端氣候帶來的災難性。同時,工程學家、科學家也體悟,因應極端氣候帶來洪水問題,無法單靠硬體防災設施,必須要有新的、全面性的因應思考,例如合理的國土規劃、全流域規劃與綜合治水、工程及非工程手段並重、檢討並提升防洪標準、堤防設計強度檢討、生態復育及創造親水空間、強化災害緊急應變與避災。(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來源:《Storm with 106-mph gusts hits flooded Britain 》美聯社2014/02/12 倫敦訊/記者JILL LAWLESS

 

延伸學習:

 

陳伸賢(民99),氣候變遷對水利工程挑戰與調適,水利會訊,13,22-33。

陳彥璋、郭俊禎、童慶斌(民102),氣候變遷對蘭陽溪上游集水區洪水頻率之影響,台灣水利,61(3),60-73。

展望國際新視野-公共工程VS氣候變遷

 

本文首刊於科技部科技大觀園(http://scitechvista.most.gov.tw/zh-tw/Feature/C/4/1/10/4/1334.htm)